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综述

听取意见:不学“蜻蜓点水” 效法“鱼鹰扎底”

2013年7月12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夜宿田阳县那满镇露美村,连开三场座谈会,还拿出老家捎来的花生,和村民坐在一条板凳上边吃边聊,一直谈到凌晨1点多。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竹筒倒豆子”,向书记敞开了心扉……

2014年3月18至19日,自治区主席陈武深入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大旺屯,和村民席地而坐、促膝谈心……

教育实践活动中,彭清华、陈武、陈际瓦、危朝安、沈北海、温卡华、黄道伟、周新建、范晓莉、王小东、邓卫平、杨道喜等自治区领导多次深入城乡基层和分管联系部门,虚心听取干部群众意见。

为帮助干部群众打消顾虑,听到真话实话,彭清华书记代表自治区党委郑重承诺:“欢迎大家提批评、提建议,哪怕再尖锐,听起来面红心跳,也一定正确对待,认真整改,决不给‘穿小鞋’,决不搞‘秋后算账’。”

蜻蜓点水波澜不兴,鱼鹰扎底抓得活鱼。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基层,既走出去面对面听,又发放问卷、设置意见箱,搭建网络问政、电视问政、“党风政风大家谈”等平台,广泛征求意见。

百色市委一位常委到窗口单位当办事员,给群众办证。群众抱怨“你不熟练,像新来的”。这位常委感触:“为群众办事没有小事。”

这是百色市委常委班子带头,3000余名科级以上干部“换位沉底”到基层党组织担任3-5天一把手,以基层干部身份直面“最后一公里”,兜底找问题的一个缩影。

一花引来百花开。这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全区广泛推开,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的充分肯定。

沉下去、融进去,以真心换真心。

崇左市委常委带头“驻村蹲点”,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玉林市10万机关干部返乡服务,一边为乡亲们做实事,一边以血缘亲情为纽带,深入细致调查民情;来宾市组织万名干部进村、万名农民进城、万名党员进社区听意见;梧州市推行“12345工作法”,规范听意见的对象、方法和内容,推动党员干部到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去,到重点人群中去;都安瑶族自治县党员干部“脱下皮鞋穿跑鞋”,走进山弄村屯访民情、解民忧;钦州市钦南区推行“首征责任制”,确保群众提了意见有人跟踪抓落实。

为解决意见不集中、表面化问题,第一批活动单位广泛开展“回头看”,有针对性开展了二次征集意见。

第二批活动单位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四风”问题25种表现、中央实践办列举的37个共性问题、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五化”“六病”,一一列出清单,逐条逐项调查。由省级领导任组长的9个督导组,市、县派出的1092个督导组,既当传手、又当推手,指导活动单位听取意见,梳理问题。

自治区党委常委班子共征求到意见建议11296条,梳理汇总成228条,其中涉及作风建设的151条。全区14个市市委常委班子梳理出“四风”方面的问题380多个。“一餐饭一头牛,屁股底下一栋楼”“抓典型种盆景,以点带面变成以点盖面”“会议太多,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清洁乡村垃圾池选点远、用不上,不是形式主义是什么”……这些意见经过梳理归类,原汁原味反馈给班子和个人,并通过上墙公布、媒体报道等形式公示。

许多同志反映,听了意见,感觉“坐不住”“浑身冒汗”“吓了一大跳”,思想上受到了震动,经历了从“自我感受良好”到“红脸出汗”的转变。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支持“←、→”键翻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