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综述

务实为民: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2014年8月12日,梧州市万秀区空巢老人黄年海家的水管突然爆裂,他打电话到云家庭服务中心求助。不一会,党员义工蒋毅荣上门抢修。

看到修好水管的蒋毅荣满头大汗,老人又高兴又心疼地摇着蒲扇给他扇风:“辛苦了,要不是你,我家成水塘了。”蒋毅荣说:“只要您老人家过得好,我们辛苦点没有什么。”

万秀区成立党员义工服务队,创新推出“云家庭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有效地破解了“居家养老照顾难”。

“画在墙上的马不能骑”。各活动单位把解决作风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三服务四清理”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拓展深化——

“垃圾围村、垃圾进田、垃圾上路、垃圾入河”问题有效破解,农民居家环境日渐美化、净化;

领导干部与重点企业“直通车”联系机制不断完善,“解企业之难、商发展之策”日趋常态化,涉企考核检查、评比表彰得到清理规范;

一系列旨在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关心关爱农民工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全区整治和处理问题企业243家、问题尾矿库67座;

自治区领导带头包案化解的550件信访积案全部化解。桂林市推行“包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教育转化、稳控管理、依法处理”和“一件积案、一名领导、一班人马、一套方案、一包到底”的“五包五个一”工作机制,一案一个时间表和“路线图”,让积案化解工作变成硬指标,上级交办和全市自行排查出来的397件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全市非正常上访量同比大幅下降。

第二批活动中,旨在破解群众办事难、政策落地难、民生保障难、权益维护难、基层强化难的“走进群众、改进服务、解决难题”主题实践活动成效初步显现。全区共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中心10333个,为群众解决难题5.6万多件。

强基层打基础,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全区选派3000名优秀机关干部到贫困村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一手抓扶贫攻坚,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全区选派4万多名“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队员进驻1.4万个行政村,一身多责,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全区重点整顿了1451个农村和86个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

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一批党性强、能力强、作风正的党员充实进了基层党组织班子,村(社区)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

领导干部联村包点,结对共建、对口帮扶、村企联建等好的做法不断推广。

服务网点到村屯,居民办事不出村——

全区司法系统倾力打造“一平台六中心一张网”,推动建立“半小时、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百色市积极打造“农事村办”升级版,优化网点设置,增加服务事项,完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户籍和婚姻登记、养老保险等服务,村民不出村就能办理;

防城港市依托乡镇七站八所设立业务受理站、社会、产业发展和政策法律服务中心,村屯设立业务受理站点,搭建市县乡村屯联动服务平台,实现一网式服务;

隆安县推行“一村一站一助理”、干部“全天候”驻村、“五个第一时间”,向村屯延伸便民服务网络,“零距离”服务群众。

“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办事程序公开透明,办事流程日趋科学,群众从“来回跑”变成“一趟清”——

灵山县推进审批“瘦身”、效能提速,全力开展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审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五零服务”;

玉林市地税局全面实行“统一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优化办税流程。试点“先办后审”、“审管分离”、“办管分离”,优化涉税项目审批。减少了办税环节,减轻了纳税人多头跑的负担,节省了办税时间。

“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河池市全面推进“红卡惠民”活动,11.9万党员干部制作了“党员红卡”名片发放给联系群众和企业,实现与群众“无缝对接”,“点对点”服务;桂林市实施环境秩序整治等“六大行动”,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六个方面突出问题。

玉林市玉州区实行党员干部“三亮”“三牌”“三卡”(便民服务卡、干群联系卡、社情民意记录卡),方便群众办事找得到人、找得对人;

贵港市港北区开展“微心愿服务”,通过收集、公布、党员认领、对接、一对一贴心帮扶,最终实现居民“微心愿”。

干部作风转变,群众笑容满面。基层群众点赞:“以前办事跑断腿,现在打个电话,干部就来了,见干部就像见亲戚一样容易。”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支持“←、→”键翻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