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长风
南宁市荔滨大道的滨水公园,有一个渠道经常向邕江里排放污水。柳沙片区的居民以为有企业偷排,但实际上,这条泄洪渠中的污水来源,正是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原来,该片区多年来一直未建设地下排污管网,污水都是借道泄洪渠。(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A1叠5、6版)
柳沙很美。那里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半岛,被宽阔而安详的邕江拥入怀中,江景揽胜又不脱城市繁华,紧挨着青秀山又可享受城市绿肺。
柳沙的人居优势,南宁人有着相当高的评价。多年前,笔者打算买房时,就有多人推荐“上柳沙看看”。事实上,最近10余年来,柳沙的房地产开发一直奔走在高大上的路线上,众多实力雄厚的房企都在那里抢地,更有一批以“半岛”为名的楼盘,给这块区域增添了一分人文气息。
可剧情反转,柳沙的现实并不如想象的美好。去看过几次房子,笔者首先感受到的,是相当糟糕的交通状况。从城区进入柳沙,要么走柳沙路,要么走英华路,两个方向都是路不宽、车很多,公交路线又少。其次是糟糕的空气。最近五六年来,关于“柳沙空气不好”的报道和网络吐槽越来越多。前几年,还有过柳沙居民在楼上挂横幅抗议的事情。
这一回,则是生活污水的尴尬。这里的居民交了污水处理费,便自然而然地认为,滨江公园流进邕江的黑水,肯定是昧良心的企业偷排的。但实际上,柳沙既没有工矿企业,也没有城市内河流经,被居民痛斥的排污者正是他们自己。可谁又能想到,美宅遍地的地底下,居然没有排污管网?
水务公司的解释是,柳沙环境复杂,导致排污管道推进迟缓。这更让人怀疑。如果说排污管建设困难,那么当年为什么不早行动呢?就像专家说的,先地上后地下的建设方式,是一种政绩功利。
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关系到市民的需求及生活质量。但近年来,南宁在这方面屡遭吐槽和质疑,仅举几例:凤岭北片区的枫林路,传说了10多年才开始建设;北大桥被曝光“最矮桥梁”,暴露出规划细节的缺失;安吉大道、友爱路上的电线杆,如虎踞龙盘难以动摇。
不过,状况也一直在改变。特别是近年来,南宁着力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在市政配套、应急处置、交通能源、人居环境方面,都朝着更舒适、便捷、安全的方向迈进。笔者希望,柳沙的美,将来会更加名副其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