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 > 广西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丰硕 > 滚动新闻 > 正文 |
广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综述:聚精神力量树八桂新风 (2) |
2015年04月16日 06:31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编辑:刘晓彤 |
|
人心齐了 扮靓家园人人有责 近几年,我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果:南宁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钦州、贵港、来宾七市以及东兴、凭祥、武鸣、平果四个县(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区还涌现出35个全国文明村镇和57个全国文明单位。 如何在靓丽外表下挖掘城市的深层次价值,进而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南宁市提出,继续提升“中国绿城”品位,全力打造“花样南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建设“海绵城市”。阳春三月,南宁的大街小巷不时可见市民们与盛放的三角梅、朱瑾、紫荆花合影留念的身影——城市创建得更有道德内涵、更有文化品位,让城市既是人们的栖身之地,也是心灵家园。 文明单位作为文明创建的主力军,向群众敞开了文明之窗,各地各部门建立办事大厅、市民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一扫而清。精神文明创建通过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推动解决群众看病难、办事难等问题,赢得了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支持,赢得了民心。 来宾市兴宾区青岭村农民黄龙方将市级“十星级文明户”荣誉证书和贷款申请往桂中农合行业服务窗口一递,立即成为“星级”客户——10万元的无抵押贷款两天就批了下来,银行看中的就是他的荣誉与信誉。广大农村家家“追星”、户户“创星”,农户门前悬挂的“十星级文明户”标牌,如同一粒粒发光的文明种子,照亮了农民崇德向善的心,也点亮了乡间的青山绿水,“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在八桂大地与日俱进。 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坛桑坡村民自发集资18万元,形成轮值出工制度,先后投工投劳累计达300多个工作日,义务进行砍树铲草、排污清淤等工作,打造灯光球场、戏台、公厕、生态停车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城市到乡村,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加舒适便利、安全有序的现代生活。 ■短评 精神文明创建也要适应新常态 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经济建设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与之相适应,精神文明建设也应如此。 近年来,通过全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创建的目标任务已融入到我区各领域、各部门、各系统业务中,渗透到人们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行进发展中的广西,不仅富了“口袋”,也丰富着“脑袋”。过去老百姓关心“够不够”,现在更在乎“好不好”;过去要求“新不新”,现在更关注“美不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也更多元多样。 精神文明建设要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期盼的新常态,就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建设、法治建设、诚信建设,把广大公民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进一步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把文明的触角伸向每一个角落,把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进一步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和“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加快落实诚信建设、志愿服务“两个制度化”,把人们头脑里的精神文明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进一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群众喝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看得见青山,记得住乡愁。在努力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积极参与推进“一带一路”重要战略的进程中,传递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使广大群众生活得更有道德内涵、更有文化品位。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