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南宁市建成12个综合示范村纪实:羊年喜看"领头羊"

    宾阳县水丽村:

    整合资金做强做大

    村民张展光:“企业大了,直接安排800多名村民就业。”

    水竹相映、桑蚕化丝、稻谷飘香、古院乡风……

    3月18日,走进宾阳县水丽村,乡村田园画面扑面而来。

    不仅景色美,村民收入也高:去年人均纯收入8635元。

    这与整合资金,发展生态工业,息息相关。

    “以前想优化桑蚕产业,发展农业旅游,经费不够,各部门资金无法集中。”该县农业局领导说,示范村建设以来,整合市、县财政各项涉农资金以及企业资金共3607.94万元,围绕产业特征,发展种桑养蚕、茧丝加工、乡村旅游、农家乐为主导的农业产业。

    引进了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约2亿多元,上缴税款700多万元。“企业大了,直接安排800多名村民就业。”村民张展光说。

    江南区朝阳坡:

    空港区“菜篮子”

    村民农友文:“周边农村也跟着我们一起致富。”

    “在南宁机场吃到的蔬菜水果,就是我们种的。”3月16日,江南区苏圩镇佳棉村朝阳坡村民农友文,边在蔬菜基地劳作边介绍。

    “以前,平均年收入最多7万元,去年我家年突破10万元了。”示范村建设,给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收入增长。

    农友文算了一笔账:家里9亩地流转租金每年2万多元;两个儿子、媳妇连同自己,一起给租地企业打工,全年收入增长达50%。

    “空港区‘菜篮子’,为我们的蔬菜贴上标签,周边农村也跟着我们一起致富。”农友文说,村里正在建设集棚室生产、果蔬加工储藏和休闲采摘于一体的观光农业。此外,服务南宁空港区的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达2500亩,带动了周边近千农户参与。@@

    隆安县定典屯:

    村民变身产业农民

    村干部张显倩:“土地全部流转给企业,人均收入是全县的2.2倍。”

    3月19日上午,隆安县定典屯村民卢含彪指导员工给香蕉喷药。

    “以前,一年土地收入不到2万元,现在租金就2万元,外加夫妻俩工资合计8万元。”卢含彪把自家20多亩地流转给金穗公司,自己分片承包香蕉园管理。

    除了定典屯,金穗旗下的农场,还覆盖了周边3个屯。公司统一生产和技术管理,固定农民工分片承包,季节性农民工又受雇于固定农民工,成为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新模式。

    “全部土地流转给企业,全部村民都是产业农民,人均收入是全县的2.2倍。”村干部张显倩说,土地承包权仍属村民,经营权交给企业。定典屯的这种做法已经显示示范效果,除了香蕉生产基地外,去年以来陆续建成有机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四季果园基地等四大农业产业基地。

    当下,南宁市以12个综合示范村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带动周边及全市乡村一步步向小康社会迈进。

 



上一页 
第 [1] [2] [3] [4] [5] [6]  页
(支持“←、→”键翻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