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痛恨日寇
打响头枪
1944年4至12月,日本发动大规模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日本称为”一号作战”),其中就有豫湘桂会战。当时,在国际战场上接连溃败的日军困兽犹斗,企图在中国战场上寻求突破,在其强势进攻下,到11月,桂林、柳州、南宁先后沦陷,武宣桐岭亦未能幸免。
当年,中共武宣地下党江明彬在桐岭成立了读书救国会,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他在各村屯组织青壮年组成自卫队,发动各阶层包括开明绅士行动起来保卫家园,进行抗日活动。而日军所到之处残暴地烧杀抢掠,村民耳闻目睹十分痛恨,抗日情绪高涨。
当年刚满16岁的郭启生回忆,修竹村携老带幼早早带着粮油到深山躲藏(俗称“走日本”),仅留一些青壮年守村并进行秋收。农历十月十二(阳历11月24日),即战斗的前一天,村民郭立南带着几人回村取冬衣并在家里住了一晚,没想到天一亮就有日本兵打门。从南宁士官学校毕业的郭海扬睡在东炮楼,早就想打日本的他见门外只有六七名小兵,没有来得及跟大家商量就一枪嘣了为首的一个。
据《中共武宣县委地下斗争史》记载,当时日军有数千人从来宾下桂平经过桐岭,地下党早已获知情报,修竹村民也做好了迎击准备:“时值龙华战斗结束,日军兵前哨就进到桐岭圩,沿牛栏村向修竹村搜索而来,刚到修竹村路口,就给守在南门楼上的郭亚帝和刘九发觉,各开一枪,两个鬼子被击毙。敌军指挥官暴跳如雷,立即调整兵力,四面包围修竹村”。
虽然村民和史书所述版本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村民一方打响了头枪,村民也知道日寇不会罢休,立即做好战斗部署,郭立南担任全面指挥并带人坚守南炮楼,负责村大门前沿阵地,其余人分3组各守一座炮楼,决心给进犯的日寇以重击。
3
天时地利
突围脱险
据介绍,村民起初以为只是一小股日军,哪知道打这头枪相当于捅了“马蜂窝”,日军随后派了大队人马来支援。村门打不开,鬼子就搭人梯爬墙进来。村民不打远枪,只等鬼子靠近,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毙一双。有个鬼子爬上墙头,再往外接一挺机枪,又拉上一个鬼子,正好被郭立南发现。趁他们未站稳之际,郭立南居高临下射击,将两个鬼子“报销”了。
战斗打打停停,村中女眷还操办了饭食充饥。男人们依托着坚固的大院墙楼,越打越勇,他们抛却从前身份尊卑的界限,相互合作,几次打退日军的进攻。50来岁的村民郭威南采用打一枪换一个枪眼的法子大造声势,把鬼子打得团团转,仅其一人,就打死多名敌人。
当天晚上,日寇开始采用狠毒的战术:烧门楼,挖墙洞,扔燃烧弹,同时用机枪封锁枪眼,用大炮轰炸两座炮楼。到深夜,守楼人员被迫转移,坚守前沿的郭亚帝被机枪扫射,头部中弹阵亡。郭海扬被敌军投入的手榴弹炸成重伤,后抢救无效死亡。另外,刘九中弹身亡,郭威南腿部负伤。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在敌强我弱又得不到支援的情况下,村民决定在天亮前撤退。
郭竞扬说,撤退时村民占尽天时地利。原来,当时大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大部分人乘着大雾从敌人空虚的东面爬墙而出,向龙干、王官村转移。等他们爬过山头回头望时,还看到密密麻麻的日本兵架着机关枪伏在田梗上。没有逃出村的郭中棠躲在猪粪坑,两个女人用蓑衣、棚盖盖住藏在旯旮里,在鬼子面前逃过一劫。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