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韦一平:反扫荡打游击屡建奇功

他参加的车桥战役,歼灭日军460余人;他组织部队渡河时沉船,最后一刻把警卫员推开……

韦一平:反扫荡打游击屡建奇功

韦一平烈士像。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龚文颖

与新四军的其他壮族将领如韦国清、覃健、赵滨玉、朱鹤云、覃士冕相比,韦一平走上革命道路的时间要更早一些。韦一平原名家惠,又名瑞珍,壮族,1900年出生于广西天河县(现属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下里乡短峒屯的一个贫农家庭。自从1923年离开家乡参加农民革命运动后,他投身革命的时间长达22年

烙印:戎马生涯六度负伤

那真是一个充满伤痛的时代。少年时的韦一平,刚刚读了几年私塾和新学,便遇上家乡的灾荒和动荡,父亲韦汝华遭土匪绑架,备受折磨导致精神失常,此后家境日渐窘迫。韦一平在上学之余打柴草挑到镇上售卖,然后到书店看书买书,因而结识了思想进步的店员秦某。

1923年前后,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广东掀起了革命热潮。当年秋天,韦一平与同屯好友韦明秀随秦某来到广东三水县,投身农民革命运动。1924年,他在三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该县农民自卫军中工作。为此,他还写信回家,劝妻子改嫁,并声明自己已经更名叫瑞珍。

此后数年,韦一平先后参加了讨伐陈烔明的第二次东征、广州起义、海陆丰起义。1929年回到广西,参加了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1930年冬,他随红七军自河池北上,转战数千里,于1931年春到达湘赣苏区。在战斗中,韦一平总是带头冲锋陷阵,前后4次负伤,其中一次被子弹打穿胸口。1931年夏,他在湘赣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第5次负伤,脚跟被子弹打穿致残。

1934年秋,蒋介石以10倍兵力对湘赣苏区进行疯狂“围剿”,同年10月,中央红军决定长征,实行战略转移。韦一平仍然留在湘赣苏区,继续坚持游击战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到1935年夏,湘赣苏区红军兵力损失近九成,根据地大多沦陷,再加上原中共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等叛变,更使湘赣红军濒临绝境。在一次遭遇战中,韦一平第6次负伤,身体非常虚弱,但他仍然与战士们一道,在湘赣苏区的武功山脉辗转攀爬,坚持战斗。

在一次向湖南攸县转移的途中,韦一平遇到湘赣省政府主席谭余保,谈及自己想返回武功山区一带坚持斗争的打算。谭余保紧紧握着他的双手,赞道:“你是无产阶级的硬骨头!”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