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 > 中国梦-梦想进行时 > 高清图集 > 正文

广西杂技团吴桥擒“狮”杂技这么冷怎么做到的? (1/7)

2015年10月14日 10:51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作者:朱映伊 徐天保 编辑:刘晓彤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瑶心鼓舞——蹬鼓》比赛现场。记者 徐天保摄(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朱映伊/文 徐天保/图

    南宁市建政路24号,广西杂技团的所在地。对于南宁人来说,这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段,可是对于在这个院落里的广西杂技,相信许多南宁人并不了解。

    国庆长假刚过,记者从这个并不热闹的地方听到了一个好消息——作为世界杂技艺术领域举足轻重的赛事,第15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组委会10月4日公布了评奖结果,在17个获奖节目中,广西杂技团表演的《瑶心鼓舞——蹬鼓》赫然在列,从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朝鲜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29个参赛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银狮奖”。

    在杂技团里,记者听到了那些关于获奖节目《瑶心鼓舞——蹬鼓》、关于广西杂技的新老故事,也听到了那些表演杂技的大小演员心声。

    吴桥拿奖

    这是1989年后的第一次参赛

    “拿到这个奖,真心不容易!”广西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家明说起刚拿到的奖项,有些激动。他告诉记者,9月27日至10月7日举行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是与蒙特卡洛杂技节、法国“明日”与“未来”杂技节齐名的世界三大杂技节,而广西杂技从1989年之后,就没能再参加过这个赛事。

    从300个节目里脱颖而出到最终拿到“银狮奖”,《瑶心鼓舞——蹬鼓》在石家庄表演的时候,赢得了观众这样评价:“除了技巧,更吸引我的还是有美感的节目,让人心情特别愉悦。”杂技惊险还要美,确实不容易,陈家明把成绩归功于主创团队的敢想敢做。

    《瑶心鼓舞——蹬鼓》这个全部由女孩子进行表演节目,从2012年10月就开始创作排练,期间也一直在不停地进行修改,终于在2014年12月获得了第二届广西杂技(魔术)比赛一等奖。在广西拿奖不算完,为参加今年的吴桥国际杂技的比赛,主创们“艺高人胆大”,又对节目进行了创新——

    如果说别家的杂技节目走的是“重口味”路线,让人看了惊心动魄,那么《瑶心鼓舞——蹬鼓》走的就是“小清新”路线,20个女孩儿以两种不同的鼓为道具,流动踢蹬,人转体两周接手鼓,传人等动作高质量完成,并在完成技巧的同时,不时变换队形,巧妙的将瑶族舞蹈元素运用其中,使“技”与“艺”完美结合,看上去十分灵巧优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主创团队还为节目特别研发了鼓车,把静态的技巧变为流动性技巧表演。想象一下,演员们搭起三层人塔,而支撑她们的鼓车还在运动,最上层的演员还得蹬着鼓,这平衡性得有多难把握。

    广西杂技团演员队的队长郭小洞说,能拿奖是因为“我们的节目又难又美”,为了能让舞台效果干干净净的,所有的动作都由演员独自完成,没有保险绳!

    而对于国技杂技节上广西杂技团这匹“黑马”,陈家明告诉记者,一位来自美国叫Peter的评委,在比赛后专门给广西杂技团打电话,询问明年9月份有没有档期,想要推荐《瑶心鼓舞——蹬鼓》到明年9月在俄罗斯举行的另一项杂技比赛中去,“他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广西杂技的魅力”。

    养在深闺

    广西杂技一直在默默练

    其实不说不知道,广西杂技也曾十分辉煌。据了解,上个世纪80年代末,广西文艺上的第一个国际金奖就是由杂技获得的:1989年,广西艺术学校杂技班排演的《抖杠》在法国巴黎摘得第12届明日杂技比赛金奖——“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奖”。

    “说实话,广西杂技团在全国的省级杂技团里规模算小的,可是这么多年下来,大家感触最深的,还是对于人才的培养。”陈家明对此深有感触。杂技的训练周期长,但是舞台的生涯又比较短,“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所以对“人才”这两个字,广西杂技有着很深的领悟,“这10多年,杂技人才就出现过断档的情况,年龄大了就不能完全保证节目质量,即使有什么新想法,也没办法实现。”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的郭小洞,舞台上是个很优秀的柔术演员,在各项比赛中拿过很多奖项,“杂技这个职业实在太特殊了,26岁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正当年,但对于杂技来说,已经是开始退居二线或者转行的年纪了。”不到40岁的她现在每天在排练厅陪着演员们排练,或者带着演员们出国驻场演出。

    而参演《瑶心鼓舞——蹬鼓》的20个演员,最小的12岁,最大26岁,平均年龄不到20岁,年龄大的大都当底座,尖子还是年龄小一些的孩子。而这个在记者看来生机勃勃的平均年龄,在陈家明看来还是存在危机,“舞台生涯太短了,就怕人才续不上,而且现在文艺团体人员的流动性太大,留不住人的话节目就无法继续。”

    从吴桥回来之后,这20个女孩子都没怎么休息,就投入到了大型壮族魔幻杂技剧《百鸟衣》的排练中,为参加第9届广西戏剧展做准备。“现在只能先保证完成《百鸟衣》的赛事任务,然后才能在‘周周演’上把这个获奖的节目好好地表演给大家看。”陈家明告诉记者,每周六晚在南宁思贤路上的广西杂技剧场,都会上演精彩的杂技表演“南国炫技”,这个从2013年11月起就已经进行的固定演出,“虽然每周的上座率不算高,可是我们还是希望能给观众看看我们广西自己的杂技。”

    培养模式

    杂技团+艺校,“现在练功比以前好多了”

    在吴桥拿了奖,演员们也干劲十足,可是对于广西杂技团的掌门人陈家明来说,最担心的依然是人才,“现在练杂技的孩子不好招,全国的杂技团差不多都有这样的情况。”为此,广西杂技团想了一个新法子,从2009年起跟广西艺术学校合作,开办了一个5年制的杂技班,在吴桥表演《瑶心鼓舞——蹬鼓》的20个姑娘,大部分都是杂技班去年的第一批毕业生。

    10月12日,记者来到了广西艺术学校,14级杂技2班的孩子正在6号排练场练得热火朝天。“这个班有50多个孩子,年纪最大的16岁,最小的6岁多,”杂技班负责人李金银主任,曾经是个在广西杂技界很有威望的杂技演员,1989年,就是他和周春春合作的《小跳板》,为广西杂技拿到了吴桥国际杂技赛银狮奖,而由他和同事们带出的学生,今年又重新站上了吴桥的领奖台。

    不大的6号排练场被50个多个正在练习基本功的孩子塞得满满当当,还有不少孩子把器材搬到了走道上练习,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满是汗水,看见记者就大大方方地跟冲着记者笑。“这一批孩子,我从去年3月一直招到9月,”李金银说。为了招生,他几乎跑遍了全区,面对那些80后父母的时候,得磨破了嘴皮子才能说服他们,“他们大都抱着‘学杂技很残忍’、‘练杂技的孩子没文化’、‘学杂技要到街边卖艺’这样的观念,我必须得一遍又一遍地跟家长解释,现在学杂技……换个说法,已经像是一个造星过程了,而且练功的过程也很科学。”

    给50多个孩子上杂技专业课的7位老师,都曾是广西杂技团的演员,他们各有专攻,经验丰富,即使面对大多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也都有一套应对之道。比如,孩子练倒立不能连续练,就以3分钟为一组,中间可以小小休息一下,这样练上10组,效果也同样达到了。当然,杂技还是需要真功夫的,所以老师们在该狠心的时候还是必须坚持。就在记者正跟李金银说着话的时候,6岁的覃巧云就哭了起来,李金银把她带到面前,一边安慰一边讲道理,而泪水一停就继续下腰、翻筋斗,没得商量。

    这是这些刚学会翻筋斗的孩子们练习杂技的第一年,他们将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更细致的项目学习,顶技、魔术、柔术、轮滑、爬杆、转碟……老师也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分项,让他们每个人都术业有专攻。而当他们4年之后,从这里毕业的孩子们也已经慢慢长大了。

    关于杂技班的对话

    受访对象

    李金银(广西杂技团与广西艺术学校合作班负责人)

    罗仲丽(女,20岁,广西杂技团演员,毕业于杂技合作班)

    李雪梅(女,16岁,广西杂技团演员,毕业于杂技合作班)

    王玉轩(男,6岁,杂技合作班在读)

    问:杂技班的招生范围是什么样的?

    李金银:全国范围内都招,王玉轩就是个从山东来的孩子,杂技班上50多个孩子,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能吃苦,也喜欢练这个。

    问:杂技班的孩子一天的作息是什么样的?有寒暑假吗?

    李金银:每天早上6点到7点15分早训,上午8点半到11点半上杂技专业课,下午上文化课、舞蹈课或者自习,晚上7点到9点练功,为了不“退功”,他们要不断练习腰、腿、顶功,一般节假日也尽量保持训练。

    会有寒暑假,可是会有加训,跟一般学校不同,寒暑假的放假时间也最多十几天。

    问:招收16岁的孩子,年龄会不会太大了?孩子们会学习什么课程?

    李金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杂技中都有不同的作用,年龄大的孩子,一般都会成为底座,年龄小的孩子会成为尖子,因为体重轻,底座的大孩子撑起来也容易一些,这样年龄段的搭配也更合理。

    除了杂技的专业课,还要学习形体、舞蹈、化妆等等的课程。2014年的这届学生,学费全免。

    问:这些孩子毕业以后的去向?年龄小的孩子毕业后,文化课该怎么办?

    李金银:将全部进入广西杂技团。年龄小的孩子在入团之后,团里会专门聘请老师给他们继续上文化课,不会耽误孩子们的学习。

    问:你们是怎么来练杂技的?

    罗仲丽:我自己在网上找的招生启事,也是因为自己喜欢表演,所以就离开贵州的家到了南宁来上艺校,父母也征求了我的意见,说是我喜欢的就好。练功好苦的,特别是第一年第二年。老师说他们小时候更苦,我们现在练功已经很幸福了。我们还年轻,即使再累,睡一觉也就没事了。

    李雪梅:爸妈直接把我送来的,当时就觉的挺好玩的,虽然是挺苦的。我一毕业就来了团里,以后应该还是会继续练杂技。

    王玉轩:妈妈送我来的,学杂技好玩呀!

( 1 / 7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