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贵港12月22日讯(记者 覃鸿图)“唱响广西,铿锵桂声”, 发出属于广西的“八桂之声”,是广西新闻网评论频道《桂声》的频道寓意所在。12月18日上午,由广西新闻网和贵港市港北区政府共同主办的“2015《桂声》时评研讨会暨网络大v贵港行”活动在贵港市港北区顺利举办。研讨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时评作者、网络大V、专家学者以及评论编辑共60余人共聚一堂,以座谈会的形式,研究探讨“在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之路”等议题。
谢琳琳是一名实战经验丰富的青年记者,热爱新闻事业,关注时事民生。谢琳琳也是《桂声》的作者,因其较高的人气和关注度,获得《桂声》颁发的2015“年度人气作者”的奖项。谢琳琳参加12月18日上午的时评研讨会,她有一个新的名称是时评“大牛”,原因是12月9日,她的一篇评论文章《开发商掌掴打了谁的脸?》被广西人大量转载阅读,文章评论了某小区开发商擅自改动小区总平规划,及开发商的工作人员在规划局掌掴前去报名参加听证的业主代表的事件,矛头直指规划部门。该文被某微信公众号转 载,短时间内点击量超过10万。这篇文章始发于传统媒体,影响力展现在新媒体,这是“媒体融合”的典型案例,契合研讨会议题。以下是谢琳琳的发言:
大家上午好!作为一名时评新人,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共聚一堂。去年这个时候,我开始时评写作,到现在刚好一年。今天受到《桂声》的表彰,就好像收到一份周年礼物一样,是意外的惊喜。
刚才听了大家关于时评写作的真知灼见,我个人获益匪浅,从各位前辈、行家的发言之中,汲取到不少养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点感受——写时评是一件既痛苦又幸福的一件事情。这注定是一条孤独寂寞的道路,无数个漫漫长夜在灯下枯坐,放弃了生活上很多舒适的享受,搜肠刮肚的辛苦笔耕。可是,当我们的文字变成一个个鞭挞有力的观点,能够跟众人分享时,快乐却又是无与伦比的。
有人说,我们的时代已经不需要鲁迅了,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犀利文风已经过时了。当我们面对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扼腕叹息,面对某些社会制度的积弊陈疴痛心疾首的时候,除了手中的笔我们 无所凭借。写时评的人都有着善感的灵魂,血液里都流淌着正义的因子,可是有时候墨写的文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手中的笔份外的荏弱无力。
不瞒大家说,我热爱时评写作,但也曾经迷茫过。究竟我们写的文字,价值何在?我们发出的声音,能够传播多远?就在不久之前,一篇时评作品改变了我的看法。12月9日,广西日报二版时评版,采用了拙作《开发商掌掴打了谁的脸?》,批评了某小区开发商擅自改动小区总平规划及开发商的工作人员在规划局掌掴前 去报名参加听证的业主代表的事件,矛头直指规划部门。众所周知,2015年夏天,南宁市曾经集中爆发了多个小区业主与开发商的矛盾,有的小区因为承诺的学 区房不到位,小区业主孩子无学可上,走投无路投诉媒体;有的因为一户一表不落实到位,发生了业主给开发商和物业烧“纸钱”的“行为艺术”;还有因为停车位 涨价问题,小区业主拉横幅维权被暴打。我也曾经思考过,为什么开发商、物业与业主的矛盾如此尖锐?面对这个话题,我把我的思考、我的疑惑,毫不保留地写在 文章里面。由于该文发表在《广西日报》这个权威党报平台,迅速引起了各方关注,该文被某个微信公众号转发,在24小时内阅读量超过了10万+。由于这篇文章我受到很多人的鼓励和肯定,我个人认为是沾了题材和平台的光,我个人所贡献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让我倍受鼓励的是,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开发商服软了,向 规划局撤回了小区总平规划更改的申请,小区业主的权益得到了保障。我手中的笔,居然改变了社会事件的进程,能为正义发声,是让我觉得无比光荣和自豪的事情。
原来,我们的文字,也会变得铿锵有力;原来,我们手中的笔,也会变得锋锐无比!之所以跟大家分享这篇作品,是想跟大家共勉——我们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手中的笔就是维护正义的武器!
作为一名时评新人,我还有很多需要跟大家学习的地方,很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能与大家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