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血统造竞争优势
最近,南宁市民陈先生心情不错。3个月前,他通过“易金融”互联网金融平台投资了2万元,再过几天就可拿回本金和第三期收益;远在田阳的融资人老陆也很满意,通过“易金融”,他很快贷到了用于扩大山林种植的救急钱80万元。
当然,“易金融”的股东——广西投资集团公司、浙江浙大网新集团和国海证券更高兴:这个互联网小微金融平台自8月21日上线仅一月交易额即迅速破亿元,创造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广西速度”,展现出“混搭”股东组成的“联合舰队”在市场中的惊人活力。
“易金融”的成功在广投不是孤例,而是“国海证券模式”成功经验的延续。
与经历高峰低谷后又重现曙光的铝产业板块不同,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带着混合所有制“血统”的国海证券一直是个讨喜的“宝贝”,创造出强悍的竞争优势。
2001年7月,国海证券成立,率先成为广投集团实践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企业。2011年,国海顺利实现借壳上市。截至2015年7月底,国海净资产首次突破百亿元。
“国海证券股东中,既有广投集团这样的国企,也有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国海证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多元化的股权相互制衡又相得益彰,使国海有了清醒而敏锐的“头脑”。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了国海证券强健的“体魄”。国海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其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决策机构董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执行机构经营层各司其职,权责分明。
与严格制度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市场化的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这使国海证券在市场中搏击时拥有了不凡的“身手”:总经理以下董事会直接聘用或解聘,只需向广投集团报备;从高级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定期考评,优胜劣汰;个人收入与公司业绩挂钩,向行业标准看齐,干得好一年拿几百万元并不鲜见……
“对国企来说,缺的不是钱,而是活力。正因兼具国企稳健和民企灵活,国海证券一步步从偏居广西一隅的小经纪商,发展成为全国性综合金融服务企业,并跻身有证券市场整体走势‘晴雨表’之称的‘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国海证券董事长何春梅说。
“国民融合”创发展红利
如何由政策性浓厚的纯国企向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转型?这是每一家谋求发展的商业类国企必须回答、还要答得漂亮的一道“考题”。
“混改”无疑是“破题”的关键一招,但国企改革并非“一混就灵”。如何“合”得来,“混”得好,广投经验提供了一份很好的“参考答案”。
“我们在实践当中深有体会,越是竞争性领域,越要走混合所有制经济道路;越是靠近市场的行业企业,越需要这种优化资源配置的机制。只有‘国’‘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发展红利。”冯柳江表示,广投将国企的政治优势和强大实力、民营企业敏锐灵活的市场嗅觉和经营机制以及外资企业重视规则和法治精神的比较优势糅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相对控股型均衡股权架构的实践模式。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混改”必须确保产权明晰、保护严格。吴大奎说,广银铝的两次对外合作成效显著,很重要原因就是严格遵照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明确了国有资本权益,也保障了民营资本权益。
机制是“混改”成功的保障。国海证券通过放权给董事会、聘任职业经理人等相关改革,实现内部机制高度市场化。由此带来的回报异常丰厚:在广投集团2015年上半年18.01亿元的利润总额中,国海贡献了87.8%。
竞争力是“混改”的重要目标。冯柳江表示,国有资本的作用并非体现在绝对控股上,而是体现在带动力和竞争力上。广西天然气管网项目组建之初就引入了社会资本。今年4月,广投集团接手中石油持有的股份,正式获得广西天然气管网项目的控股权和经营权,这是我国首例省级管网项目整体转让的成功案例。据广投清洁能源公司总经理黄祖文介绍,下一步,广投将打造广投清洁能源品牌,力争实现能源板块整体上市。届时,社会资本有望分享“混改”带来的红利。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