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八音迭奏——贯彻落实自治区重大专题会议精神系列调查报告 > 将金字招牌变为经济“金牌”——关于我区加快生态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 正文

广西加快生态经济发展:将金字招牌变为经济"金牌" (3)

2016年07月26日 06:32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谢彩文 吴丽萍 陈 江 编辑:利雪娟

传统工业:

循环利用废变“金”

应该说,广西农林优势保持下来了,而且步入了转型升级快车道。传统工业能不能也来个“华丽转身”?当然能!“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和工业园区”——去年在会议讲话中,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列举了若干成功范例,引导我们追踪寻访。

在来宾电厂,一根根蜿蜒外奔的供热管道形同大网,将电厂锅炉的过剩热汽源源输送给其他企业,同时化解别人用热成本过高、自己过剩热汽浪费的难题——此前,大量蒸汽发过电冷却后,变成废水排到河里。

“此举让我们每年少用10万吨燃煤,省下2000万元费用。”一家造纸厂负责人说出这样一组数字。电厂领导更开心:“在我们电厂,供热原来是副业,如今成了主业。”

糖城贵港也不再是单纯的“糖城”了,以前最“甜”之地,现在叫“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区”,初步形成制糖、造纸、建材、热电联产等循环经济体系,废纸实现再造,工业“垃圾”就地消纳。目前,园区正在通过循环利用配套一批大项目——贵糖日榨1万吨甘蔗、年产10万吨纸浆、年产8万吨生活用纸及8万吨特种纸。

梧州市邻近粤港澳,固然不“浪费”区位优势,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建设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吸纳大批再生铜、再生铝项目到此间升级,回收、拆解、加工、交易一体化,成为国家级行业“圈区管理”样板。截至2015年年底,园区共计引进77家企业,其中35个项目投产运行,年产值超过360亿元。

玉林市有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所谓“城市矿产”,其实包括废钢铁、报废汽车、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废电机、废塑料等,分门别类进行再生利用,预计到2018年,基地年回收各类再生资源可达160万吨,年产值137.7亿元。

“广西工业资源循环利用瓶颈不少,资金问题最突出。”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苏腾说,广西在这方面没有专项资金扶持,企业难以放弃高耗能产业。桑蚕大市宜州每年产生蚕沙30多万吨,处理能力仅3万吨,不足1/10;桑枝利用率也仅为总量的1/4。

“必须打破这个困局!”柳钢集团总经理甘贵平表示。近年柳钢累计投资60亿元,全面治理废气、废水、废渣,先后实施50多个环保项目,形成“水→废水→处理→回用水”封闭循环,实现零排放。烧结、球团生产线也“以废治废”,配套建设烟气脱硫项目,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2.5万吨。“十二五”期间,柳钢的钢、铁年产能均超千万吨,所有废水、废渣一点没有外排,全部变成很来“金”的好原料。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