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仁者寿”牌匾。广西新闻网记者 唐沛尧 摄
“惟仁者寿”牌匾。广西新闻网记者 唐沛尧 摄
广西新闻网巴马12月5日讯(全媒体报道组)敢烟是巴马长寿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圣之地,“敢烟”是当地方言,大概的意思就是岩洞不断冒烟雾,村庄仿佛处在云雾中,常年烟雾缭绕、若隐若现,“敢烟”因此而得名。在敢烟这一方圣土,“仙人”邓诚才以其南山般的高寿、卓越的功绩和仁慈厚道感动帝王,光绪帝于1898年钦命广西提督府为邓诚才老人题赠“惟仁者寿”的寿匾。
4日,“生态长寿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池行”采访团来到巴马仁寿山庄,深入了解百岁老人邓诚才的故事,并学习长寿知识,观看“补粮仪式”。
“补粮”是巴马的儿孙们祈求老人健康长寿的民俗。所谓“补粮”,就是“补充食粮”的意思。巴马瑶族民间自古历来就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家中有上了50岁年纪的人,都要经常请师公(算命先生)为他(她)察看生辰八字,看其是否有“缺粮”(缺粮就意味着生命即将终结)的迹象,若有,儿孙们就要在其“粮绝”之前举行一次“补粮”活动,以期获得延续寿命的效果。用“补粮”这种方式消除老人心里的后顾之忧。
采访团很多成员第一次听说了“补粮”且很好奇,在补粮仪式上,都纷纷拿出自己刚买的五谷杂粮给瑶王开光赐福,希望自己买回的粮食能带回家给父母沾福。
巴马仁寿山庄位于巴马平林村敢烟屯,这里围绕“惟仁者寿”主题,专门展示巴马当地的长寿养生文化,少数民族风情,是巴马首个大型的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度假山庄。
2010年以来,敢烟屯群众抓住全县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深挖“唯仁者寿”长寿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连接赐福湖休闲养生度假基地且距县城近的地缘优势,把新农村建设融入全县旅游发展中谋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均融入仁寿文化,精心打造“仁寿山庄”,使新农村建设更具民族特色,彰显长寿人文色彩。
据悉,目前“仁寿山庄”解决就业人员62人,全部来自敢烟屯。游客餐饮原料全部来自周边村屯,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