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温暖中国——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 图片报道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网媒记者感受北海老街历史文化底蕴 (12/12)

2017年01月17日 10:03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全媒体报道组 编辑:李香莹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采访团成员在北海水彩画馆展品前驻足观看。广西新闻网记者 蓝于涵 摄

广西新闻网北海1月16日讯(全媒体报道组)1月16日,“温暖中国”广西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团来到北海老街,采访挖掘老街的文化内涵,感受老街的历史文化底蕴。

踏着脚下的青石板路,采访团一行沿北海老街观看老街的历史建筑和店铺,相继采访北海明清木雕馆、北海水彩画馆、北海老城历史文化馆等系列展馆。

澳大利亚籍华人收藏家巫海先生用20多年的时间收藏了近万件木雕作品,选取了其中一部分精品于2007年创建了北海明清木雕馆。“古木雕是不可再生资源,我收集这些木雕没有拆过一间房,没有拆过一堵墙,收集回来之后还要花心思去修护和保护,目前在我手上没有一件木雕出现过损坏。”巫海先生表示,自己这么做是为了传承中国古木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对北海市的城市文化内涵也是一种提升。

“老街古朴的风貌保留得很完整,让人能静下心、慢下脚步,好好品味时光在这里留下的痕迹。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能有木雕馆和水彩画馆这些别具一格的本土民间博物馆,他们向现在以及未来的人,保留了一条穿越回老北海的时光隧道。”北部湾在线的记者孟宪静参观之后还意犹未尽。

桂网编辑罗兰是第一次参观北海老街,她说:“北海的历史文化底蕴深藏在这条珠海路老街,很老、很长、很深,明清木雕、水彩画、坭兴陶等随处可见,在这里似乎能触摸到历史。”

来自新华网广西频道的记者黄邓玮参观老街后感慨,老街保留的比较完好,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在这里能感受到古色古香的气息。

“北海老街我来过很多次了,每一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这一次看到了老街更多的新景象和文化历史风貌。以往提到老街,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摸乳巷、酒吧、咖啡甜品店等,但不一定熟识附近的四个民间艺术收藏馆,每个馆都有着价值连城的藏品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时空网编辑“深蓝之王”说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场馆是北海明清木雕博物馆,这是巫海先生花了20多年筹备、收集,目前这些藏品的价值已经难以估量。据了解,该馆已成为北海稀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北海文化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海市珠海路老街始建于1821年,全长1.27公里,宽9米,是中国岭南直线最长、保存最为完好的骑楼建筑群,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近代建筑年鉴”。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以后,北海被迫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受西方文化影响,这条街最大的特点是“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文化生活中西融合”。北海老城历史文化馆、北海坭兴陶馆、北海明清木雕馆、北海水彩画馆等系列展馆浓缩了北海老城历史文化的精华,展示了独具魅力的老城文化底蕴。

( 12 / 12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提示:这是最后一张图片,请选择:
重新浏览】   【高清图库】   【↓最新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