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时政头条 > 正文

“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5)

2017年02月01日 10:54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邱然 黄珊 陈思 等 编辑:韦仲达

  学习时报:您到梁家河采访后写出了《取火记》,对习近平当年在梁家河村带领村民建设沼气池事迹作了最早报道,在陕西全省推广沼气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请您讲讲当时采访过程中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曹谷溪:当时,我已经调到延安地区革委会通讯组。延川县委书记申昜知道我对县上情况熟悉,掌握的资料多,特意把我从延安叫回延川,让我报道习近平在延川县掀起的这一场沼气革命。

  去采访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申昜书记给我派了一辆吉普车去梁家河采访。在梁家河村口,吉普车涉水过一条河,河对岸是一个土坡,吉普车轮胎上带了很多水,上那个土坡的时候轮胎空转打滑,怎么也上不去。这个时候,来迎接我们的习近平喊来了几个后生,一起在后面推车,几个壮小伙子“呼”地一下就把吉普车推进知青住的院子里了。这是一件小事,过了很多年以后,我逐渐也就忘记了。

  2012年,我看到了一个报道:8月2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当习近平致辞结束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罗伯特·威廉姆斯上前,准备握手祝贺,这个时候,他不慎将眼镜掉在地上。习近平主动俯身蹲下,捡起眼镜,送还给威廉姆斯先生,两人再次亲切握手,现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看到这个报道和相关新闻图片时,心情非常激动,猛然就想起当年他帮我推车的事情。

  多少年过去了,习近平还是这么朴实,这么平易近人。无论是1975年的大队书记,还是2012年的国家副主席,他待人真诚、为人实在的品格始终没有变。

  我想,一位官员甘于为普通人弯腰屈膝,必然会被更多的人翘首仰望。正如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中的一句话:“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那一天,我在梁家河采访习近平,和他谈了很多。采访中,他讲到群众的“功劳”就滔滔不绝,但是一讲到自己就讲得很少,很简单。我心里就想:“这个年轻后生,功成不居,谦虚谨慎,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不久之后,北京给延川县一辆130工具车,一台三轮摩托车。县上决定把工具车奖给孙立哲的合作医疗站,把摩托车奖给梁家河党支部书记习近平。

  消息传来,大家都很高兴,唯有习近平不高兴。他说:“这个摩托车对咱有啥用!拉不了多少东西,又不能下地干农活,难道我天天开着它去兜风吗?”他当即就委托梁家河的老支书梁玉明,到延安农机公司把这辆三轮摩托换成手扶拖拉机等农机具。

  在那个年代,你们知道这些农机具对一个生产队是何等的重要、何等的金贵吗?

  关庄公社张家河大队支书丁爱笛也是一位北京插队知青。当时,一台手扶拖拉机售价3000多元,可是队上没钱。他领了几个壮实后生,到十五里外的杨家坪小煤窑去当临时的“炭毛子”。这个煤窑设备极为简陋,八十多米深的垂直矿井只安一台五马力的柴油机接送工人上下和吊出井下的煤炭。挖煤工没有矿灯,在布帽上挂一个麻油灯壶,在八九十公分低矮的巷道里爬行和劳作。井下穿不成衣服,躺在掌子面下挖煤,全靠屁股扭动,细皮嫩肉与岩石摩擦几个小时就血肉模糊,疼痛难忍;不仅挖煤苦,往出运煤更苦,一根粗麻绳套在肩膀上,后面缒几百斤重的煤拖子,全靠手掌、膝盖、脚趾相互配合,像一只硕大的蜗牛奋力爬行……

  “他们咬着牙,苦干了十几天终于挣够了买手扶拖拉机的全部费用。”丁爱笛告诉我,“一个叫王汉生的女知青也要去挖煤,我说,煤窑里不准女人进去。她偷偷地到小煤窑来了一回,看见我们的样子,回去难受得哭了三天三夜。王汉生以后入了党,成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副教授,前两年不幸病逝”。

  这就是人们说的“知青岁月”!

  这就是我在那个年代所结识的知青朋友!

  学习时报:习近平曾在延安插队七年,他与这方土地,与这里的老乡建立了深厚感情。他曾说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2015年2月13日又回到梁家河,他喊着乡亲们的名字,与大家坐在一起拉着家常。他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您能否用您的所见所闻,给我们诠释这种深厚的情感?

  曹谷溪:1975年10月,习近平被推荐上大学。像当年乡亲们送亲人上前线、去打仗一样,梁家河村民们家家户户请他到家里吃饭;张家送一碗南瓜籽、李家送一包大红枣;还有好几个婶娘、大嫂给他送了精心绣制的花鞋垫……离村时,全村男女老少把他送到梁家河沟口,还选了梁玉明、石春阳等十三位代表一直将他送到县城。

  离开延川前夕,延川县委书记申昜把习近平请到家里,让老伴亲手给他做陕北过大年吃的“红条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他的“根在陕西,魂在延安”。我想,恐怕很多人难解深意。

  我曾在许多个场合讲过,陕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概念。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黄河、长城和黄帝陵,非常奇妙地在陕北这块黄土地相聚。所以,在她赤裸裸的大山之中,弥漫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化色彩。海内外的华人都将这块土地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论是土著的陕北人,还是投身于这块土地的异乡人,只要他的心脏与这块土地同步震颤,这块土地就会给他智慧,给他胆略和勇气,不管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学艺术家,都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

  习近平说自己的根在这里,其实中华民族的老根就在这里!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曾经是中国解放战争总后方。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敌人的飞机、大炮,新中国大踏步从延河河畔走进了天安门广场!

  延安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我从一篇关于习仲勋的文章中得知,他曾经背一个生病的老汉去医院,曾经给产妇买药,曾经帮助一个清洁工人推垃圾车……做过数不胜数的这样那样的事,只要见到群众有困难,他一定会伸手相助。可见,习近平的这些特点,就是传承了父辈的高贵品格。

  我曾在一首写刘志丹将军故里的诗中如是写道:

  山丹丹花,灿烂在,老将军的马蹄印里;

  那个时代的篝火,正燃烧在,红军子孙的心灵深处!

  想必在习近平的工作生活中,面前总会有一棵挺拔的树,那便是他的父亲。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6] [7]  页
(支持“←、→”键翻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