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灌阳县西山乡罗家村砍菜园屯,村民世代生活在这个海拔近千米的偏僻深山。为了方便村民出山,村民刘继忠从1971年至今,历时40余年,将一条“羊肠土路”修成了一条宽3米多的水泥路,也最终将砍菜园屯与山外世界连通。村民将这条路称为“幸福路”,称刘继忠为老“愚公”。2016年11月,刘继忠荣登“中国好人榜”。
不长的下山路,刘继忠修修补补40多年,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一个刚退伍的27岁小伙俯身深山村屯,将一生热血倾注于这条下山路?“志在农村”即是支撑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精神源泉所在。刘继忠用一生时间践行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用行动注解对社会和家庭的奉献与责任,回答了付出与获得、名利与奉献、物质与精神等人生命题,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为民服务的情怀。
志之所向,一往无前。为了修路,刘继忠付出了很多。在瑶家乡亲们眼里,他是倔强的“老甲哥”,独自一人扛起工具即开始了披荆斩棘;他是“老好人”,宁愿自己家里苦点穷点也要确保修路顺利;他是“现实版愚公”,扎根农村一点一滴为民修路,纵然再苦再累再吃亏也义无反顾;他是“最负责任的人”,当路修好又马上扑在了道路的日常维护上;他是“好丈夫”,17年照顾瘫痪病妻相守不弃;他是一位让人敬畏的共产党员,忧虑乡亲出行之苦,奋起担当修路之责……
刘继忠带头修的“幸福路”让龙家自然屯及砍菜园屯的120余户、近300人直接受益。一门心思为瑶乡群众,求实务实干实事,这是刘继忠身上最鲜明的个人气质,也是最耀眼的道德光芒。这种执著地坚持梦想,不怨天不尤人、不畏艰难、不等不靠、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是令人敬佩的,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当下社会,还有很多像刘继忠一样的新时代“愚公”,他们深深植根于农村这片热土,用一股“牛劲”带领农村群众谋求脱贫致富之路。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幻想走捷径或一夜暴富的“智叟”,拓荒者坚守梦想、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和精神变得稀缺。面对石头山、贫困带,最需要的是愚公精神。“愚公精神”照亮着山里人山外人的心灵,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每个人都应该以刘继忠为榜样,沉下身子,贴近群众,共怀愚公志、同尽精卫责,踏踏实实地在新长征道路上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陶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