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要闻 > 正文

河南采访纪行之二:紧盯一流 转型升级 (3)

2017年06月07日 06:35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潘 登 曾铁强 编辑:邓达

护生态,“干渴之城”蝶变“北国水乡”

古都许昌,湖湖相连,杨柳依依,宛若江南水乡。

“生活50年了,做梦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看到护城河碧波荡漾。”74岁的许昌戏校退休老人杨憧生感叹道。夜幕降临,古老的护城河边,孩子老人在纳凉唱歌,情侣们卿卿我我。

上个世纪80年代,许昌是国家严重缺水的40个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

为破解困局,2014年,许昌“治水”大战开始,仅仅一年多时间,便形成了以82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

水从哪里来?许昌市水务局局长王玉庆介绍:穿境而过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分给许昌2.26亿立方米水,解了城市的饮水之渴。因此,许昌可每年从该市的北汝河引入1.3亿立方米的水量,再加上引黄调蓄工程每年给许昌的5000万立方米水量,以及每年经过处理的3000万立方米中水,来实现生态修复、水系连通和农业灌溉。

总投资55亿元的治水资金,钱从何处筹?王玉庆称,按照市场化融资模式组建了水生态投资开发公司,政府只出了5亿多元,撬动社会资本50多亿元。

许昌“北国水乡”的名声打响后,游人络绎不绝,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各地专业考察团就来了700多家,2016年,接待旅游人数15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4亿元。

类似许昌,注重城市生态建设的,还有郑州市郑东新区。郑东新区CBD中央公园的如意湖,湖水通过如意河同人工湿地相连,与如意河、昆丽河、金水河、熊儿河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水系。

良好的生态,是广西的金字招牌和看家本钱。“许昌治水”的经验,为我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镜鉴。当前,我区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努力实现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让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上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