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柳州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乐章

旧债今还:恢复盆景城市原貌

今年57岁的韩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柳州人,经历了青山变秃变残再变绿的过程。“多好的山,硬是给挖得乱七八糟,看到就难受。”他回忆说。

上世纪70年代,柳州城市周边分布大大小小众多采石场,原本满目葱茏的青山,被采得山体残破、乱石裸露,形成一道道“城市伤疤”。本来群山环抱的盆景城市,变得惨不忍睹。

是到“还债”的时候了。2006年,柳州开展山体环境恢复治理,让“秃头”山体“生发”还绿。执法人员兵分多路,整治各类采石场。通过严格实行矿产规划确定的开采分区管理制度,以关停并转等方式,把已有的采石场逐步向集中开采区并拢,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开采,避免大面积破坏自然景观。

被破坏的山体,千方百计让它恢复生态。相关部门定出计划,对山体进行“清危”和“复绿”。重点清理危岩,巩固山体边坡。同时,采用喷播植生等技术,使原本满目疮痍的“灰山”披上绿色外衣。

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从2007年起,柳州又开始“扮靓”山体。根据市区重点景观地带山体的不同特点,先后安装约3000盏各类夜景灯光。每当华灯初上,山体景光灯依次点亮,柳州便笼罩在五彩霓虹当中,美轮美奂。此外,利用现有山体现状,或建造公园、瀑布等人工景观,进行亮化、美化,形成山、水、林与城形神相融,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景观。

铁腕治污:百里柳江百里画廊

时间回到20年前,在很多人眼里,柳江河只是排污的容器、行舟的水路。“‘一湾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今天,很多市民置身于山青水美的龙城,已经忘记柳江河的旧模样。”柳州市环保局总工程师覃国琴说,“作为广西的重工业城市,柳州曾享受着工业带来的繁荣,也遭受污染带来的病痛。”

痛定思痛,柳州决定还“百里柳江、百里画廊”原貌。大力实施“百里柳江”市区河段环境综合治理,确保穿城而过长达108公里的柳江河“进城清出城也清”。提出打造“21世纪现代山水工业城市”,以建设“百里柳江、百里画廊”为切入点,实施系列行动计划。整合部门力量成立水上执法队,开展24小时动态监测,从源头上减少市区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实施人工瀑布群、环江滨水大道、柳州文庙等沿江景观项目建设,将城市型旅游与沿江土地利用相结合,打造融城市风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水上休闲、生态环境为一体的百里柳江沿江观光景观带。

江边垂钓、亭台对歌,环江骑行、碧波帆影,如今的柳江河畔,已成为百姓休闲出行、欢娱健身的乐园。F1摩托艇世锦赛、国际摩联水上摩托世锦赛、中美划水对抗赛、内河帆船赛等系列水上体育赛事,更是让“百里柳江”声名远播,柳州因此赢得“水上娱乐运动之都”“中国民俗休闲之都”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蓝天保卫战”也已打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被动式应对治理成本,每年高达数十亿元,柳州下定决心彻底改善大气环境。时至今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不曾停歇。

在柳州市生态宜居馆的墙上,挂有孩子们描绘柳州未来的许多画作。在孩子们的画笔下,未来的柳州天更蓝、水更碧。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