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阳9月17日消息(记者方永磊)芦笙悠扬,轻歌曼舞。在贵州多彩文化创意园的广场上,来自息烽县身着民族节日盛装的的姑娘小伙们踏歌而来。9月16日,“2017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如期上演,息烽县以“红色经典·温泉息烽”为主题,为市民演绎了极具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盛宴。
红色经典 魅力息烽
息烽是贵阳市辖县,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大部为低中山丘陵地,息烽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丹霞地貌特征明显,山、水、林、泉、洞等各种景观齐备,有"天下第一神汤"的息烽温泉,有"南来佛教第一山"的西望山,有溶洞群,还有深山湖泊青山湖、温泉天台原始丛林、团圆山"陨石坑"等。息烽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总人口约30余万,分布着苗族、布依族、土家族、彝族、侗族、仡佬族、白族、回族、满族、壮族、水族等24个少数民族,是以汉族文化为主,兼有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的乡土文化。独特的芦笙歌舞、婚嫁礼俗、迎宾方式、民族服饰、民居等,成为息烽旅游产业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同时,息烽境内的红色文化也十分丰富,除了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外,还有红军南渡乌江遗址和九庄红军烈士陵园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
图为演出现场
在非遗展演现场,两名演员以外地游客的视角对息烽的民族文化展开了探寻之旅。演出以青山苗族刺绣、苗族芦笙舞、流长阳戏、息烽花灯、红色文化、温泉文化、西山虫茶等为素材,组织编排的8个节目陆续登场,充分展示了息烽的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得天独厚的息烽温泉。《欢乐苗家》中,完美的苗族刺绣吸引了游客们的眼光,《苗音情深》《山茶神韵》《三圣登殿》《沐芳清泉》让游客体验到息烽的非遗文化以及蓬勃的活力。非遗展演以《秀美息烽》的歌曲串烧结束,让现场观众不仅了解了息烽不一样的温泉特色和红色经典,还感受到了现代息烽人洋溢的热情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息烽“阳戏”传唱300年
“息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以流长阳戏最为有特色,流长阳戏被誉为戏曲的‘活化石’, 可以说,在息烽看阳戏、演阳戏已经称为老百姓的生活常态。”息烽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福燕告诉记者。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流长阳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明代从四川灌县传入息烽的古老戏种,题材一般是通过“酬神还愿”达到“请神还愿”目的,具有传承久远、幽默风趣等特点,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