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从修建水柜、打井找水到生态护水——桂西北正告别“水贫困”

  新华社南宁3月22日电题:从修建水柜、打井找水到生态护水——桂西北正告别“水贫困”

  新华社记者王军伟、吴小康

  在3月22日第26届“世界水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桂西北山区,寻访他们从修建水柜、打井找水到生态护水的故事。

  由于当地积极推进国家的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政策,大力度实施石漠化治理,曾经“水贵如油”的桂西北山区,如今引来了“活水”滋润,山区再现郁郁葱葱、泉水汩汩,上百万缺水人口正逐步告别“水贫困”。

  一个个水柜维系着一个个村屯

  “水在地下流,人在地上愁,禾苗田中旱,吃水贵如油。”桂西北山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难以蓄水,加上乱砍滥伐导致石漠化严重,许多地方青山变秃山,泉水、溪流难觅踪影,百余万群众一度生活在“水贫困”之中,这一带也成为我国深度贫困地区。

  80岁的老人蓝启光视水如命。因为屯里缺水,他从十几岁起就翻山越岭到几公里远的地方挑水,一挑就是几十年,用坏的扁担不计其数。

  蓝启光的家在广西马山县古寨瑶族自治乡古寨村古洋屯,全屯69户,因为缺水,村民们想着法子省水,洗脚洗脸水舍不得倒掉,用来饮羊饮猪。

  2000年,乡政府帮助屯里修建了一个村头水柜,缓解了村民的饮水难,但是在每年的旱季,水还是不够用,每年有三四个月要挑水。

  在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镇古山中学,345名师生的生活用水全靠4个水柜蓄积雨水。在副校长蓝芝福的心中,藏着一本“水账”,每天的水如何使用、如何分配,都是他考虑的重大问题。“有一次,水柜里的水提前用光了,没有了水,学校无法运转,只能让学生放假。”

  在桂西北山区采访,村头水柜、地头水柜随处可见。据河池市水利局统计,2011年至2017年,全市在农村地区修建的水柜达2.7万多个。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