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进”“退”之间有乾坤

抓创新孕育新动能

在柳工集团全球研发中心,有一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垂直举升装载机,这是柳工技术创新重大成果。这台装载机已经完成1600小时工况适应性试验以及7500小时可靠性试验,可以实现360度视野无死角操作,开创了行业先河。

近年来,柳工成功把装备制造技术输出到欧美、非洲市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智能技术研究所所长蔡登胜看来,柳工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得益于紧紧抓住“创新”这一关键。

2015年在机械工业行业“哀鸿遍野”,同行业价格战打得你死我活之时,柳工沉住气苦练内功:当年,柳工建成了全球研发中心和国家土方机械工程研究中心,1000多名全球研发工程师可在此平台上进行全球协同创新工作。

创新让企业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开辟出新蓝海。

南南铝加工厂区,展示着一个直径达8.7米的大圆环,它是用于大推力重型火箭关键部件的大规格铝合金整体环,这个对材料精度、准度要求都极为严苛的航天材料,彰显着南南铝在高端材料生产方面卓越的能力。

当铝产能过剩依旧是全球性命题时,南南铝立足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船舶、IT及精深加工,给出了产能升级的解决方案。南南铝技术副总监朱玉涛告诉记者,南南铝正积极利用新材料扩大铝应用,从供给侧入手推出了一系列符合未来发展新趋势的铝应用热销新产品。“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一起进市场,与客户面对面沟通,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柳州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二期现代化总装车间,工业机器人在繁忙的流水线紧张有序地精确操作,每天超过860辆汽车从这里下线走向市场。今年2月,宝骏510冲上全国SUV销量榜冠军,打破哈弗H6长达58个月的垄断。以“用户思维”创新产品,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入挖掘,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让上汽通用五菱多次逆袭,在传统市场中创造出新的机遇。

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质量、效率、动力变革新要求,我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技术创新为重点,通过鼓励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优势产业发展精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使传统和新兴产业交融并进。

2017年,我区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5.4%和9.2%,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3和2.1个百分点。

今年的全区工业和信息化会议上,我区明确提出:从供给侧发力培育新动能,从产业变革和重塑中催生新动能,从产业融合发展中激发新动能,从项目投资上增强新动能,从创新驱动上壮大新动能,推动我区工业增长由传统动力主导向混合动力转变,打造产业新优势。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