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进”“退”之间有乾坤

“进”“退”之间有乾坤

——看广西工业如何爬坡过坎、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骆万丽  通讯员 唐海蓉

传统产业是广西工业的家底和支柱,占广西工业比重70%以上,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在资源环境触及“天花板”、传统动能逐渐减弱的形势下,广西工业如何爬坡过坎、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调结构提高有效供给

5月中旬,走进柳钢冷轧板生产车间,无人天车在高空行走,抓取钢卷,运送到指定位置码放。这些高附加值钢材将被用于空调、热水器、电梯等产品生产,在国内外拥有广阔的市场。

今年3月,广西首套无人化天车在这里投入使用,标志着“柳钢智造”在工业智能化领域迈出领先一步。

继2017年营业收入、利润创下历史最好水平后,今年柳钢又迎来了开门红,前4个月累计实现利润25亿元,同比增加21.51亿元、增长6.16倍。

几年前,这个有着60年历史的老企业还在全行业下滑的困境中举步维艰,大部分钢材产品价格断崖式下跌,钢材库存积压严重,过去高速粗犷的发展道路已走到了尽头。

柳钢人意识到,要生存,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全面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柳钢一手抓淘汰落后无效产能,拆除了3座45吨转炉,淘汰落后炼钢产能约240万吨;一手抓全流程技术改造,现代连轧高线、棒线、热带、冷轧生产线等先进的生产工艺装备相继建成。

“柳钢高附加值品种钢占比从‘十二五’初期的30%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柳钢集团董事、副总经理施沛润说,去产能,表面上是在做“减法”,从长远看却是在做“加法”。只有将相对低端的产能去掉,才会为高端产能腾出资源要素空间。

自治区工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法”“减法”一起做,既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又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发展新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获得更大主动。

一边是落后产能的“退”:2017年,全区共取缔“地条钢”产能541万吨,化解煤炭产能246万吨;严禁钢铁、煤炭、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加大清理查处力度。

一边是新兴动能的“进”:以百项新兴产业培育、百项传统产业改造、百项产品升级与工业强基、百项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项目为重点,“四个一百”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成为产业发展新动力。2017年,全区“四个一百”产业总投资3857亿元,年度完成投资530亿元,年内实现竣工或部分竣工项目195项;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制造、石墨烯产业等新兴产业风起云涌、不断壮大,2017年新认定新兴产业企业达106家。

“加”“减”并举,为广西工业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实现新旧产业动能转换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