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60·改革开放在八桂】广西实施通关大改革促边贸大发展纪实

从“穿岸而过”变“落地加工”

——改革红利从贸易辐射到产业

近两年来,东兴市的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2016年底,东兴市长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海鲜加工厂正式投产,两年不到,年产值已达1.5亿元。该公司总经理单永海告诉记者,东兴互市贸易的繁荣保障了原材料的持续稳定供应,压缩了企业原料储备周期,大大减少了资金压力。据统计,2017年,东兴市落地加工企业发展到24家,实现工业产值40亿元,同比增长119%。

落地加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改革支持。过去,互市商品经由我区沿边口岸进入国内后,多数在异地加工,边民得不到增值收益,边境贸易“通道经济”色彩明显。

2016年以来,广西全面落实中央沿边开放政策,积极引导互市产品落地加工,鼓励边民互助组与所在县(市)辖区设立的加工生产企业签订供货协议,极大促进了沿边产业发展。

2017年10月起,广西在全区农产品加工行业中选定坚果、水产品等8个行业,试点开展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减轻了互市加工企业的税负。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互市产品+落地加工”成效明显:互市商品由“穿岸而过”变为“落地加工”,带动口岸周边专业市场、跨境物流、电子商务、边关旅游等蓬勃发展;边民参与产品加工环节,升级为产业工人。据介绍,我区互市贸易与加工、金融、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近10万个,有效拓宽了边民就业渠道。

据粗略统计,近3年来,边境贸易和加工业的发展,吸引了近万名边民从外地返乡参与边贸和加工行业,解决了部分沿边村屯存在的青壮年人口空心化问题。

 



上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