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字下功夫 “实”字做文章
——广西纪检监察机关深化专项治理工作纪实
通讯员 贝为超 记者 王春楠
“才挖几十个坑,上报几百个坑。真是坑!”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福民村群众向河池市纪委监委如此举报。
群众种核桃,国家给补助。该村原支书韦某挖核桃坑88个却上报600个,骗取补助5120元。挂牌督办,一抓到底。市县纪检监察干部爬上山,一个坑一个坑数,查清了事实,韦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这是广西纪检监察机关在“专”字下功夫、在“实”字做文章,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缩影。
专项治理核心在“专”,重点在“治”。在自治区党委统筹推进下,自治区纪委监委采取“专抓专治”、“抓系统、系统抓”、抓特色亮点提升质量等有力举措深化专项治理,全力助力全区脱贫攻坚,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专抓专治”——
深处抓往实里做
2019年10月,德保县燕垌乡燕垌村的村民向蹲点调研的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何家兴抱怨说,县里修路把排水沟填了,几十亩农田绝收,群众多次反映未果。纪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重修排水沟。随后,履职不力、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县交通局副局长农某及相关责任人被立案查处。
“自治区纪委监委对我们扶贫开发重点县专项治理工作实行专抓专治。我们丝毫不敢懈怠!”何家兴说。县委、纪委监委分别扛起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带头深入扶贫主责部门和村屯调研,排查问题线索。
压力直传直导。该县突出“去存遏增”开展问题清仓起底,突出“巩固防增”开展专项整治,突出“常态治理”开展建章立制,2019年全县立案查处扶贫领域案件85件85人。
这是自治区纪委监委深化专项治理“专抓专治”模式。全区突出重点,聚焦精准,出台自治区国定贫困县专项治理工作指导意见,33个国定贫困县专门单列,“贫困县纪委书记专门抓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单列,由自治区直接实现单列管理、重点指导。
——建立重点贫困县纪委书记“一年两例会制度”。33个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纪委书记到自治区纪委监委交流经验、查摆问题、推动工作,有效激发责任担当。
——实行重点巡察制度。对扶贫开发重点县履行专项治理主体责任开展重点巡察,督导专项治理主攻战。
——实行“扶贫开发重点县扶贫领域案件上提一级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关。
“专抓专治”带动专项治理往深处抓、往实里做。2019年33个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299起,党纪政务处分1889人,移送司法机关12人。
|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