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凤溪 彩凤起舞成网红
背靠都庞岭北卡顶,头枕观音山,与山间清澈溪流相伴的凤溪,是潇贺古道上一座临近县城的古村寨。当年,马帮商队风尘仆仆抵达凤溪时,行商、旅客们自会长舒一口气。因为,富川城已经遥遥在望了!
在村口,与年过六旬的陈永楣相遇。出生于凤溪的陈永楣,原本是村里一位民办小学教师。由于他从小爱唱山歌、彩调,拉得一手好二胡,又热心于挖掘、整理凤溪历史文化资料,便被推举为村里戏剧团团长。
指着绕村而过的清澈溪流,陈永楣告诉我:这条溪就叫凤溪。因溪得名的凤溪村,是一座典型的瑶族聚居村落,全村2500多人中瑶族占到90%。
瑶家人擅长建造风雨桥。凤溪村村头溪流上,便横跨着一座由石拱、桥廊、桥亭组合而成的风雨桥。陈永楣抚摸着桥廊间的陈年木柱感慨道:这座风雨桥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距今已经有410多年历史了。起初叫“横街凉桥”,后来又依“丹凤朝阳”意韵,取名朝阳桥。
由桥头马头墙拱门登上桥廊,脚下是凤溪涓涓清流,桥旁有古槐浓荫如盖。凭栏而坐,听鸟啼婉转,曲水回唱,其韵味果然如前人在桥上题写的诗句——“倚碧接天,爽气悠然”。
过桥入村,来到村寨中心一片平坦场院,只见一座古色古香的戏台面山而立。在富川一带,凤溪人以热爱戏曲扬名。早在清嘉庆年间,凤溪就创建了富川第一个戏班。从那时开始,祁剧、桂剧、彩调就在这座戏台上轮番上演,长年不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慕名到富川寻古探幽的游客开始多了起来。陈永楣和乡亲们一合计,决定在凤溪村彩调团的基础上组建戏剧团,把原来逢年过节才举办的文艺演出常态化。戏剧团成员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排练、演出,生活节奏虽然紧张,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
剧团名声渐响,剧目自然要不断创新。受桂林阳朔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启发,陈永楣和剧团骨干联手创作了一台全新的剧目——《印象凤溪》,以实景演出形式将凤溪悠远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俗风情向游客做全方位展示。
2019年春节期间,已经持续上演50多场的《印象凤溪》经过修改、提升,以全新面貌与游客见面,并在当地网站“富川圈”进行直播,当晚点击观看量瞬间飙升到4.41万次。
凤溪,一夜之间成为网红!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