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峰 张 蓓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融媒体时代,云网融合、万物互联,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与新媒体平台深度交融,尤其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已占据用户80%以上的上网时间,青年大学生信息获取方式、价值观形式过程都深受其影响。媒体融合发展,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全新考验、严峻挑战,同时也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全媒体时代,讲好思政课必须顺应时代特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全面研究主流新媒体平台,根据各自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应用方法,推动融媒体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一方面,以青年大学生高频应用的新媒体平台为对象,利用各自不同的优势和特点,创新话语方式和课本知识呈现方式,构建教师和学生、课本和网络、现实与虚拟一体化的整体性教学格局。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出击,除课堂上讲好课,还要充分掌握媒体融合的理念和规律,借助跨学科联合创新手段,推出一批有思想、有价值、易传播、有吸引力的融媒体作品,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
发挥微信朋友圈“熟人社交”优势,着力提升思政课亲和力
当前,微信已成为青年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根据《微信数据报告》,2019年微信的月活跃账户数超过11.5亿,比上年增长6%。微信用户是以一对一的验证方式成为好友,呈现出一种熟人社交的模式。而朋友圈也被定义为一种私密性的分享,发布或者转发内容尽管存在好友迭代传播,但也仅限于用户好友,陌生人无法查看。虽然转发在传播速度和范围上受到一定限制,但其易形成精准传播和用户的深层对话,这种强关系网络更易形成价值共同体。同时,微信群又是一种便利的沟通和交流工具,思政课教师通过微信群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思想动态,且便于进行各种调查和消息发布。当前,大多数高校和学生组织等,基本上都设置了官方微信公众号,一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较好效果。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开发的“小沿在信”微信小程序,通过设置不同模块让学生了解时事政策,不仅可以看到教师发布的学习资料,还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交流,充分调动师生双方投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利用微博“舆情聚焦”特点,着力提升思政课针对性
微博是典型的弱关系的代表,其用户不需要相互关注也能接收消息,并允许用户带评论转发,有利于提高受众的覆盖程度。再加上微博用户数量众多,以新浪微博为例,目前月活跃用户达5.5亿,且有不断提升的趋势。微博因其特有的开放性和信息流通的便利性特点,往往最容易形成网络舆情的社会热点聚焦平台,且由于评论开放,又极其容易成为不同观点、意见交流交锋的场所。正因如此,一些有众多“粉丝”的大V,往往具有超强的议题设置和舆论带动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微博信息传播机制的特点,使其能够成为思政课面向现实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网络信息辨识力教育的极佳平台。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对微博上现实热点问题中不同价值观和态度倾向的讲解分析,引导青年大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看待和辨析社会热点问题。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舆论引导过程,指导他们和不同观点的网民平等对话交流,增强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用好抖音快手“算法推送”优势,提升思政理论课吸引力
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抖音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18亿,同比增长14.7%,月人均使用时长为1709分钟,同比增长72.5%;快手月活跃用户数达到4.43亿,同比增长35.4%,月人均使用时长为1205分钟,同比增长64.7%,体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抖音、快手是典型的应用大数据和机器算法的新型媒体平台,其最大特点是通过分析用户的视频播放、关注、点赞、下载、转发等网络行为,进行用户偏好画像,从而对用户进行其偏好内容的精准推送。同时,以持续更新、形式丰富的特效提升短视频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趣味性,对用户具有极强的黏附性和吸引力。用好抖音和快手,是活化思政课知识点、转化话语表达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参与、融入思政课教学活动的有效渠道。思政课教师不但可以自己拍摄或者发动学生制作系列短视频,或对知识点的多元化展现、深度解读的微课,还可借助其偏好机制形成内容聚合效应,并通过学生的点赞、转发等提升优质内容的高呈现频率,形成一种趣味性的内部竞争,大大激发青年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