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滚动新闻 > 正文 |
南宁碑刻由繁至简,但对逝者哀思不变 (2) |
2021年04月05日 10:57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韦幸文 |
|
2 碑上遗像 个性化制作方式受欢迎 与传统单一的墓碑相比,艺术化、个性化的新型艺术墓碑越来越受到人们追捧。 吴海介绍,墓碑上的遗像,最早是贴传统照片,时间长了容易褪色。后来改用保存时间更长的瓷画,但它也有缺点,容易被腐蚀风化。为了更好地保存遗像,2018年起,一种被誉为“在石头上刺绣”的手工影雕方式开始在南宁盛行。 4月2日上午,在青龙岗一块墓碑前,陈师傅对着照片,以针形合金钢錾为笔,在墓碑上进行雕琢。去黑留白,黑白成像,他雕刻的遗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人像的皱纹纹理丝丝可见。 陈师傅是广西最早一批从事影雕的师傅,他介绍,呈现在墓碑上的每一幅影雕作品,至少都需经过上万次的手工敲凿,凿点的深浅粗细都需要用腕力来调节,凿点的位置与疏密程度对眼力的要求十分严苛。力度太轻,无法敲凿,力度太大,墓碑上的坑洞比较深,影响美观。所以,“一个三四寸大小的遗像影雕,从早到晚只能刻一幅。如果影雕要铺满碑身,需要制作一个星期,进行上亿次的雕琢”。 除了影雕遗像,还有市民通过工匠的巧手,将逝者生前喜欢的画作用影雕的形式呈现在墓碑上,以此来纪念逝去的亲人。陈师傅介绍,前几天,他把一名艺术家生前最喜欢的亲笔画作刻在了墓碑上。看到亲人的作品逼真地还原在碑身上,逝者家人很欣慰,对陈师傅表达了感激之情。这名艺术家的亲友表示,最喜欢的画陪着逝者永世长眠,相信他不会感到孤单。以后每年来扫墓时,亲友们面对的不再是冰冷的墓碑,看看画作,仿佛觉得逝者并未远去。 在南宁市解放路制作碳画遗像的阿郎师傅也表示,遗像寄托着人们对逝去亲友的缅怀哀思之情,所以画遗像必须要真实再现逝者脸上神色。在互联网时代,制作遗像更多用电脑打印,但是,他们尽量会用碳笔在相片轮廓上进行加工,“对一些年代久远模糊的影像,绘画比打印出的写实感更强,逝者亲属往往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 阿郎说,曾经有一名年轻人,因为父亲骤然离世,没有留下遗照,年轻人便拿着自己的照片,要求阿郎师傅画一幅父亲的画像。阿郎说,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根据家属的描述来判断逝者的性格特征,同时凭借专业知识,参照年轻人的轮廓进行加工,尽量还原逝者在亲友心中的形象。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