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滚动新闻 > 正文

南宁碑刻由繁至简,但对逝者哀思不变 (3)

2021年04月05日 10:57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韦幸文

3

碑文表述

大多数人已不太讲究

年逾70岁的民间刻碑匠邓左言有30多年的刻碑经验,在那个手工刻碑盛行的年代,他的手艺在南宁醒汉街上数一数二。

邓左言回忆,过去每逢清明节,一些比较传统的家庭,会找刻碑师傅帮立碑铭文或修葺墓碑,以此再现家族历史,让后辈铭记先人的功绩,“一篇50字的碑文,手工雕刻需要一天”。随着技术的进步,喷砂刻字取代了人工刻碑。如今,市面上更多采用机器刻碑。

在青龙岗等墓园,不少人仍坚持用喷砂的方式制作墓碑。吴海说,有的家庭人数比较多,有限的碑身上需要刻上很多人名,如果用机器雕刻,在转笔、提笔等细节处,容易处理不到位,而喷砂出来的字体,每处细节都是清晰可见的。

有的家庭在立碑时,才发现碑身有错别字,也需要刻碑匠手工修改。邓左言就曾好几次受邀到现场改字。他说:“改字的时候,先用砂纸抹平错字,再重新敲字,一般来说,手工修改一个错字要花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有时候,传统的刻碑师傅还需要帮墓主写碑文。邓左言说,写一篇碑文用时不短,由双方互相商量拟定碑文,这要求双方都要懂一些古文知识。

据介绍,常规的碑文一般中间放逝者的名字,右边刻上逝者的出生年月日和去世的日期以及生平等内容,左下角放置安葬的日期。碑文名字的排位方面,通常是男在前,女在后,儿子女儿排在同一排,女婿、媳妇放一排,孙子辈放下面。

吴海介绍,传统的碑文在称呼上比较讲究,例如,会以“先考先妣”来表示对已故父母的尊称。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现在已经不太讲究这些,通常就以“严父慈母”作为尊称。过去墓碑还会刻上墓志铭,多是将祖上或自己父母的姓氏姓名、尊辈、功德事迹、家训格言镌刻在碑石上以示后人。时下,碑文已经简化为只记录逝者生辰、忌日。

“但是,如果先辈是英雄人物,或者是对国家、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他们的子女也会以碑叙的形式,将逝者的光辉事迹记录在墓碑上。”吴海介绍。

4月2日,记者在青龙岗就看到了这样一块墓碑,墓碑上的碑文介绍,逝者是新中国首批女警察,后人还将逝者的生平刻成四五十字的墓志铭,以寄哀思。



上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