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记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宁

大山女儿“凤还巢” 苗寨腾飞“领头雁”

——记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宁

“江门村就是我的家,村民就是我的家人。”11月20日,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宁说。开设“留守儿童之家”,创办“苗阿嫂”种养专业互助小组,带领农村创业青年成立“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11年来,杨宁背靠苗山,扎根融水江门村,以实际行动书写大学生返乡、与村民共同创业的奋斗故事。

2010年,杨宁从广西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当时有多家企事业单位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但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想法很简单:有能力了,就该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村里的大学生都往城市跑,可你却走回头路!”杨宁刚到村里就任时,村民们常常对她说。“留在大山深处,照样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杨宁信心满满,跟着村干部走村入户,帮助村里的老人填写低保申请资料。2011年,她还参选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却意外落选了。

然而这并未削弱杨宁的信心,她带领苗胞们共同创业的想法愈加强烈了!

2012年,杨宁注意到不少留守儿童往返乡里读书,每天都需要大人早上送中午接、下午送晚上接。为解决村民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难题,杨宁将自己家建成“留守儿童之家”,每月抽出空闲时间,将留守儿童集中在一起,给他们辅导学习、作心理疏导等,切实解决了村民的难题。

江门村有丰富的竹子资源,可收购商给的价格比较低。杨宁想着在竹子加工上闯出一条路。于是,刚到江门村的她,自掏腰包引进技术,对竹子进行加工,渐渐地,村民们的收入多起来了。

因竹子的收益周期较长,杨宁开始探索更优质的产业项目。2016年,杨宁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和判断发现,江门村昼夜温差较大,种出的西瓜品质好,便组织村里的留守妇女成立了“苗阿嫂”种养专业互助小组。

几年时间过去了,“苗阿嫂”的高山泉水西瓜从原来每亩地收益不足1000元,提升到了3200多元,十多户贫困户因此脱贫。2016年,她还联合6名大学生村官成立“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900多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

“带领村民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杨宁说,她是苗族乡亲的“女儿”,会勇挑重担,带领父老乡亲们过上更幸福的日子。

全媒体记者 周莉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