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滚动新闻 > 正文 |
寻找年味仪式感!过年形式变了,但年味亲情不减 (2) |
2022年01月28日 08:10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编辑:韦幸文 |
|
在灵川县九屋镇东源村,瑶族群众在赶制新衣,迎接新春佳节到来。黄勇丹 摄 年货:家乡土特产,年后往外带 过年仪式感,从备足年货开始。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在市场商品丰富的今天,年货变得难以界定,但也衍生了新元素。 39岁的南宁市民吴曦,对超市里的年货礼盒不感兴趣,她喜欢高品质又新颖的年货。吴曦设法买到了德保县东凌镇瑶族村民自制的腊肉,这些腊肉有嚼劲,因为是经甘蔗渣熏制而成,还有淡淡的蔗香。此外,她还通过网络代购,买到了产自台湾的知名牛轧糖和夹心曲奇饼。 以前是千方百计往家里带年货,现在离开时才会大包小包。1月21日,35岁农民工潘扬将从广州搭乘高铁回到了田东县思林镇林秀村的家里,他只简单地带了些随身衣物。“现在电商发达,广东有的,在家里也能买到。相反,家里吃苞谷长大的土鸡土鸭才是稀缺品。” 正因为如此,潘扬将节后离家都设法带上鸡鸭和粽子。到了厂里,他还能吃到同事们带来的四川腊肉、湖南臭鱼、江西板鸭……年后的全国美食“大赏”,是属于这些外出务工者的“新年味”。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