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刘晓蔚 广西林科院林业科技信息中心主任

该同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和科普创作,在广西林业科普创作和推广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主持多项科普项目,具有丰富的科普工作经验

2002年任广西林科院信息中心主任至今,长期从事林业科普工作,申报并承担或主要参加林业科普、森林培育等项目多项,其中主持项目4项,包括广西科技厅项目3项:《广西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科普图书创作》、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广西主要乡土珍贵树种系列科普影视作品创作》、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广西主要濒危树种科普微视频创作》;国家林草局科普项目1项《广西乡土珍贵树种影视科普作品创作》。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参加广西科技厅项目《广西林业主要病虫害科普图书创作》、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广西林业科学数据平台建设与服务》子课题等。科普工作经验丰富,并培养建设了一支科普创作、推广团队。

取得多项科普成果,并获多项各级各类科普奖项,在科学传播领域具有突出表现

1、科普图书创作。2012年主编出版《广西林业实用技术图解》,发行3000册,并获2013年广西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担任副主编出版《广西林业重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图鉴》,发行3000册。作为编委出版的《中国油茶油桐病虫害彩色原生态图鉴》获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科普微视频创作。主持创作了《土沉香》、《红锥》、《任豆》、《闽楠》、《江南油杉》、《南方红豆杉》6部科普微视频,这也是广西乡土珍贵树种首次微视频科普创作,其中《土沉香》获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17年全国优秀微视频科普作品(位列广西第1名、全国第12名),《红锥》获广西科技厅主办的2018年广西科普视频竞赛三等奖,《南方红豆杉》作为广西唯一获奖作品获国家科技部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办公厅联合主办的2019年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大赛二等奖。主持创作的科普课件《广西火桐》获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广西科普传播中心、广西科普作家协会承办的 2022年广西首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课件类一等奖,并以最高票数当选网络最具人气作品,主持创作的科普课件《海南风吹楠》获课件类优秀奖。

积极创新科学传播表达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进行科普宣传科学传播,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认知,反响良好

1、科普图书推广。结合林业种植实际情况,将出版的科普图书采取分发、赠送等方式,主要面向林业基层、扶贫乡镇,利用科学知识促进当地林业发展。2、微视频推广。创作的6部科普微视频,在多所林业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单位的培训课上作为课件授课,广西林科院科技扶贫村镇也开展了传播培训;借助互联网,在腾讯、搜狐等门户网站共享传播,播放量3万多次,并广西林业局公众微信号、手机APP 共享了这6 部视频,这是广西林业科普工作首次在“互联网+林业科普”工作上的创新性尝试,为广西林业技术与林业科学知识今后的普及和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3、新媒体融合。建设了“广西林业科技信息网”、“广西珍贵树种科普”微信公众号和“林业微知识”抖音号,通过网站新闻、小文章、图片、微视频、抖音小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方法宣传推广林业科普知识,融林业科学知识、文艺性、趣味性于一体,贴近大众需求,通俗易懂,目前科普抖音号已超过10万的播放量,产生了良好的影响。4、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工作。多年来主持负责广西林科院的各类科技、科普展会工作,如广西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活动周、中国-东盟林木展、森博会等多个国内外的展会工作,并在展会上积极推广林业科普,多次获展会优秀组织奖、展品金、银奖等荣誉。5、充分利用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该同志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广西林业科学》编辑部主任,依托学术期刊的优势,积极开展林业科普推广工作。每年免费赠送期刊给扶贫乡镇,协助科技特派员举办培训班。制作科普读物,开展科普进校园、科普小课堂等活动,与南宁市多家小学联合开展“探索自然奥秘”、“保护濒危植物”等科普研学活动,免费赠送科普读物,传授林业小知识,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欢迎,反响热烈。

由于该同志科普工作业绩突出,2022年入选广西第一批科学传播专家和国家林草局林草科普专家,并任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现场核验专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