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陈默 广西科学院科学教育与传播中心副研究员

在涠洲岛开展研学活动

陈默,广西科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广西科学院科学教育与传播中心副主任,“亚洲海洋教育者学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和科学教育工作。

从事科普工作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单位领导的关心和关怀下,陈默认真贯彻实施《广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带领广西科学院科普团队开拓创新,广泛开展广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科技立项做支撑

2014年和2016年,由陈默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广西中小学海洋科普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广西海洋科普教育能力建设与推广”项目分别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计划”和“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并于2017年和2019年顺利完成结题。

海洋科普进校园/社区

海洋科普课堂从2016年开始进入到全区南宁市、桂林市、钦州市、北海市等地的中小学和社区,通过海洋科普进课堂,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感受海洋的魅力。建立合作关系,每学期到校开展海洋科普课程。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今,在广西区内累计组织开展海洋科普课堂/社区活动7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超过3万人。

线上科普活动

2020年至今,积极采取线上科普的形式开展海洋科普工作。2020年3月,参与桃花源基金会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组织的“野生动植物的20个秘密”的线上课程录制,以《“鲸”慌失措》为题,讲解鲸类的相关知识,该课程的视频点击率超过100万次。2020年4月22日,作为嘉宾参与优酷直播的“守护地球,从善待海洋开始”航海直播活动,通过线上直播呼吁更多的人减少海洋垃圾,维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生存,为海洋动物的生存权利发声,直播点击率超过百万人次。

海洋科普教育研讨

2016年12月,陈默在广西科学院和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共同成立名为“海洋科普教育协会”的学生社团,开展包括海洋科普课堂、海洋知识竞赛、海洋课程设计竞赛等活动。同时,也与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共同建设“海洋协会”,在钦州市内开展海洋课堂、清洁海滩等活动。

从2017年开始,每年11月“钦州月亮湾清洁海滩”活动期间,邀请来自广西科学院、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北部湾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汕头大学等区内外高校和机构热心海洋教育老师及学生,对广西海洋教育的现状、发展方向、教师培养机制、海洋课程开展形式等内容进行研讨,为培养海洋教育者提出方法,促进海洋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为找到发展广西海洋教育提供思路,同时建立推动海洋教育的区内高校之前的合作。

海洋科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海洋环境日益严峻,相关的保护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当下,海洋保护传播与教育已成为引导公众有效支持和参与的重要手段。2019年起,陈默与团队成员针对北海涠洲岛和钦州三娘湾中的实际情况,开始设计和开发适应涠洲岛和三娘湾“在地海洋课程”,为广西本地的、沿海的学生提供更专业和更贴近生活的“本土海洋课程”。课程内容涵盖神奇的海洋、海洋的重要性、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使更多的学生得到海洋素质的科学教育,提升全国公民的海洋素质。

海洋研学的开展

为深化中小学科学领域课程教学改革,结合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需求,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从2018年开始,陈默带领科普团队开始开发和设计针对全国中小学生的广西滨海城市研学路线及课程,共设计出北海涠洲岛、钦州三娘湾-防城港金滩两条精品路线,内容涉及海洋地质地貌、底栖生物、候鸟保护、珍惜濒危动物保护、红树林等方面。

2018年至2022年,海洋科普团队成员作为海洋教师,共接待来自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南京、南宁、来宾等地的亲子研学团和学校研学团超过30次,学生年龄段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生的全覆盖,参与活动的人数近3000人,直接或间接给广西带来的旅游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