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专题|青春主场——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 视频播报 > 正文 |
“蓉宝”背后的故事——中国保护大熊猫之路 (3) |
2023年07月29日 15:58 来源:新华网 编辑:黄熙 |
|
野外引种、野化放归:推动大熊猫野外种群复壮 野外调查表明,由于自然隔离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被分割成33个局域种群,目前有24个局域种群因为数量少而存在生存风险。 “如果任其发展,一些很小的大熊猫种群会因近亲繁殖造成基因退化,或因遭遇自然灾害、疾病等而永远消失。”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基地主任吴代福介绍,大熊猫野化放归、野外引种,是我国探索恢复壮大大熊猫野外种群的核心措施。 2010年,吴代福和同事们组建了一支有15名科研人员的团队,带着精心挑选的4只大熊猫,来到核桃坪基地,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大熊猫野化放归、野外引种等工作,以实现壮大野生大熊猫局域小种群的目标。 2017年11月,四川栗子坪。笼门拉开,人工繁育大熊猫“八喜”和“映雪”冲出笼子,一溜烟奔入森林,回归大自然。为了这一刻,许多人付出了极大艰辛,甚至鲜血。 2016年底,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青年研究者韦华照看的大熊猫“喜妹”在野化培养中,护崽心急,猛地扑倒了他,韦华被严重咬伤。 受伤前,韦华常在“喜妹”身边轻声呼唤,就像呼唤老友亲人。受伤后,韦华说起“喜妹”,眼里还是充满宠溺:“它只是动物,它又不懂事。” 截至目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已先后野化并放归“淘淘”等11只人工繁育大熊猫,另有6只雌性大熊猫参与野外引种,其中2只野外救护的大熊猫先后产下幼仔8只,存活7只。 未来,我国将加快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监测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力争每年实现放归大熊猫3至6只,并通过引种加大野生大熊猫濒危小种群资源保护,逐步建立野生大熊猫遗传种质资源库,实现圈养与野生种群基因双向交流。 “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左)和时任“五一棚”监测站负责人王鹏彦(右)一起分析大熊猫的粪团,寻找它们的活动踪迹,以准确地投放补充饲料(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勖琪 摄 “相信随着一代代追‘猫’人的付出,一定能够实现野生大熊猫种群的健康繁衍。”吴代福说。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