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宁2月9日讯(通讯员 黄少杰 周颖)从侗族打油茶到壮族五色糯米饭,从马山何氏三部灸到武鸣壮族扎染,从壮乡俏毛猴到新繁棕编,这场非遗年货大集营造了不一般的文化年味。1月27日—31日,由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2024年“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年货大集市在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城隍庙前广场开展。
兴宁区:逛非遗大集,办别样年货,迎欢乐新春。视频:兴宁区融媒体中心

非遗大集现场。黄少杰 摄
非遗年货大集市现场,舌尖上的非遗和指尖上的非遗均有设点展示。侗族油茶、东北锅烙、桂平西山茶、武鸣柠檬鸭,一站式畅享非遗美味。惟妙惟俏的新繁棕编、秀丽雅致的壮族扎染、娟秀纤细的女书文字,非遗技艺融入新春,非遗文化走进了人们心中。

市民购买非遗麽乜娃娃。黄少杰 摄

非遗麽乜娃娃。黄少杰 摄
五行药香疗法展示摊位上,线香燃起,轻烟幽幽,淡香萦绕,让人心旷人怡。“五行药香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到了近代,为了方便人们使用,制成了线香类型。平时这个香用于茶室和书房,特别是在宋代,文人雅士在琴棋书画时,点的香就是我们的药香。现在我们来到集市,希望通过线下的设展,将这一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和推广。”五行药香传承人梁千龙说道。

竹编制的龙。黄少杰 摄
“举旗”“弹琴”“看书”“献桃”,壮乡俏毛猴制作技艺展示摊位上一只只毛猴姿态各异,妙趣横生。传承人吕昆翰手拿俏毛猴,向游客耐心讲解其历史和制作工艺。“俏毛猴采用中草药金花、木通、辛夷、甘草、八角等制作而成,粘合的胶水也是用中草药熬制,头和爪是蝉蜕做成。”吕昆翰介绍道。
非遗伴新春,文化润人心。非遗年货大集市让非遗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也让非遗传承与发展更加“活”起来,更多人有机会认识到非遗文化,让非遗在潮流中焕发新魅力,增添新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