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高墙故事·重塑新生⑤|成器

新闻眼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对罪犯依法进行科学、文明改造;改造罪犯不良思想,矫正恶习,提高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引导罪犯养成劳动习惯,掌握一技之长;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助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广西云与自治区监狱管理局联合推出《高墙故事·重塑新生》系列视频,传播法治正能量,集中展现广西监狱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用心用情做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贡献监狱力量。

本期我们走进广西钦州监狱,关注钦州监狱为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因地制宜创新引入钦州本地极具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坭兴陶雕刻技艺。通过让罪犯习练坭兴陶雕刻技艺,在无声无息中浸润罪犯的心灵,促使其实现改恶从善的同时,通过习练非遗项目可以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刑满释放后重新就业,并最终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钦州坭兴陶作为广西的非遗技艺,承载着数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从陶土到烧制成器,这与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不谋而合。从刚入狱时的焦虑、迷茫,不服从管教,到积极改造,回归社会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经过烈火淬炼,重塑人生。

方某是钦州人,因犯强奸罪2012年9月投入广西钦州监狱服刑。犯罪之前,方某从事装潢工作,由于其具备较为扎实的美术功底和技术,加上为人踏实、做事肯干,在当地的行业中积累了不错的口碑。但一次犯罪让方某几乎失去所有。

钦州监狱教育改造科副科长林海告诉记者,刚投入监狱服刑的时候,面对陌生的改造环境和漫长的刑期,方某充满焦虑和不安。一方面对自己的改造充满迷惘,同时也对自己回归社会后的未来没有信心。钦州监狱通过查询方某档案了解情况和开展个别谈话教育,教育引导方某调整好自身的心理状态,正确对待改造生活。还通过对方某开展沙盘治疗、音乐放松治疗和个体心理咨询等综合心理矫治方法,帮助其放下内心的包袱,以更加轻松的心态投入改造。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方某的改造逐渐步入正轨。

2010年,钦州监狱为提升教育改造质量,创新引入钦州本地极具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坭兴陶雕刻技艺。通过让罪犯习练坭兴陶雕刻技艺,在无声无息中浸润罪犯的心灵,促使其实现改恶从善的同时,通过习练非遗项目可以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刑满释放后重新就业,并最终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在项目引进之初,监狱面向全监罪犯选拔从事坭兴陶雕刻创作人员,方某通过监狱的选拔进入了监狱坭兴陶创作小组改造。坭兴陶雕刻创作对于方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最基础的临摹、绘画,再到简单的线雕、堆雕,直至复杂的浮雕、镂空雕刻等等技法,都是摆在方某面前的道道难题,需要他逐一去攻克。”说起对方某的教育改造工作,钦州监狱教育改造科副科长林海说,“监狱在制度和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购置了大量的专业书籍给罪犯阅读,还聘请钦州市坭兴陶雕刻制作的老师进监,与罪犯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教授。通过长时间的雕刻创作,非遗文化的沁润作用逐渐显现。方某的内心逐步走向平和,他创作的一些坭兴陶雕刻作品在罪犯系列活动中获得了奖项。”

在监狱警察的耐心教育之下,在非遗文化的不断沁润之中,方某先后4次获评“监狱改造积极分子”称号,2020年4月方某刑满释放后顺利就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