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桂声网评·广西云三连评 > 热点时评 > 正文 |
从"辣椒争议"看道德评选,如何构建更科学的评价体系?丨广西云三连评② |
2025年08月14日 16:15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苏文清 |
|
“吉林好人”候选人齐某因先进事迹中提及“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引发舆论质疑,齐某随后被取消候选人资格。不过,最终官方澄清“并未取消”。这场争议看似是小题大做,实则暴露了道德评选所面临的两难困境——平凡善举究竟是否配得上“模范”称号?
吉林白城市精神文明办发布《关于白城市拟推荐申报2025年第二批“吉林好人”候选人的公示》,其中一名候选人的孝老爱亲先进事迹引发关注。 标准模糊,评选易成“随心选”。齐某的“辣椒行为”虽有孝心,但是否能与“道德模范”相匹配,公众意见不一。评选标准若像“筛子”一样漏洞太多,公信力就会“漏水”;若门槛过高,道德模范又会沦为“遥不可及的圣人”。此外,舆论压力让评选机构“两头为难”,“朝令夕改”只会让评选公信力“大打折扣”。 要破局,评价体系应设三道滤网,让评选有章可循。基础门槛确保真实性,杜绝“掺假”行为;量化指标衡量影响力,让善举有“分量”;动态跟踪检验持续性,避免“一阵风”式的善行。只有这样,才能让道德评选真正发现“平凡中的伟大”。 更重要的是,要让道德模范从“荣誉墙”迈向现实生活。评选表彰不应是终点,而应构建长效机制:把善行转化为信用积分、就业优待等实实在在的激励举措,让有德者有所得。当善举能够带来切实回报,社会向善的动力自然愈发强劲。如此,“辣椒”所蕴含的滋味便不再引发争议,而是化作人人都能真切感受的生活温情。(桂声平)
"多放辣椒"能否评好人?道德模范该不该有"小事门槛"?丨广西云三连评①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