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桂声网评·广西云三连评 > 热点时评 > 正文 |
"多放辣椒"能否评好人?道德模范该不该有"小事门槛"?丨广西云三连评① |
2025年08月14日 16:2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邓子霖 |
|
近日,吉林白城市精神文明办发布《关于白城市拟推荐申报2025年第二批“吉林好人”候选人的公示》,其中一名候选人齐某的孝老爱亲先进事迹,因出现“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等描述引发网友关注。有人认为,凡人微光同样可温暖社会,也有人质疑这样的细节是否足以成为评选道德模范的标准。
“多放辣椒”这样的细节,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它不仅仅是一个炒菜的习惯,更是一个孩子对父亲细致入微的关心和爱的体现。然而,当这样的细节被放大到社会层面的道德模范评选时,我们不得不更加审慎地考虑其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示范意义。 公众对齐某事迹的质疑,并非否定齐某的日常善行,而是对评选活动的严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道德模范的评选不应仅仅基于家庭琐事,而应更侧重于那些能够体现社会责任感、具有广泛示范效应的行为。日常小事当然可以温暖人心,但在评选社会榜样时,我们需更加审慎,避免将小事过度拔高,以免降低评选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相关部门应更加严谨地把关,确保所评选出的好人真正能够经得起社会的审视,发挥积极的示范效应,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温情。 小孝可传家,大德当立世。荣誉评选需在“肯定日常”与“引领崇高”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既是对平凡善意的尊重,更是对社会价值的引领。(桂声平)
从"辣椒争议"看道德评选,如何构建更科学的评价体系?丨广西云三连评②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