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桂声网评·广西云三连评 > 正文

守护民族“航标”需要更多“主动作为”丨广西云三连评③

2025年10月22日 17:48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桂声平 编辑:梁如雪

当戈壁滩上的“为人民服务”航标被车轮碾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处历史痕迹的损毁,更是一种责任意识的缺失;当热心人士驱车千里、运石修复,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次民间自发行动,更是一场关于守护与传承的生动实践。从破坏到修复的过程,恰恰揭示了当下社会治理与精神传承的核心命题——守护民族的“航标”,需要更多“主动作为”的担当。

这种“主动作为”,正在全国各地焕发新生机。正如广西梧州创新推出“政务闪送”服务,变“等群众上门”为“送服务上门”,用高效贴心的方式回应民生需求;正如哈密当地部门从“事后处置”转向“主动保护”,让文化符号有了长效守护。这些实践印证着同一个道理:精神传承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作为的接力赛。

工人正在对航标采取保护措施。图自哈密零距离

民族的精神航标,从来不止于戈壁滩上的标语,更散落于每一处文化遗产、每一次民生服务中。从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到各地“文物活起来”的创新探索,从“枫桥经验”的基层治理实践,到“接诉即办”的民生响应机制,主动担当始终是守护精神根脉的关键密码。

精神的传承没有终点,守护的担当永无止境。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主动作为融入文化保护、民生服务的每一个细节,才能让“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航标,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始终清晰明亮,为民族前行指引方向。

无人区不是“无法区”!“精神航标”岂能成为个人越野秀场丨广西云三连评①

为“为人民服务”补痕,是修复更是传承丨广西云三连评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