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助力“双减”,充分发挥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职能,“双减”政策下的第一个“三月三”、清明节假期,广西科技馆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在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基础上,结合“三月三”民风、民俗,将展品科学知识与民族文化相融合, 推出寓教于乐的展品辅导活动来满足公众的参观需求,让更多的家庭在场馆里充分享受“双减”政策下的惬意时光,感受广西独特的民族风情。
本次辅导活动以展厅展品资源为依托,让观众通过实验观察展品现象、沉浸式模拟体验,深度学习展品科学知识,了解它在民族科技发展中的应用,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全面打造科技与民族风情奇妙碰撞的专属体验。
在展品《撒花》旁边,科技辅导员联系“三月三”期间山间田野百花绽放的情景,引导观众操作展品,观察泡沫粒顺着管子上升喷洒出来,仿佛随着春风腾空四散的绚丽花瓣,“花样”展现了伯努利原理的科学奥妙。展品《天籁》从少数民族常见的乐器芦笙出发,让观众亲耳体验,找出展品呈现的规律,揭示钢管两头存在微小的气压差推动空气在管里运动,造成空气震动,感受悦耳的“天籁”科学奥秘。

科技辅导员进行《磁悬浮绣球》展品辅导。
还有更多例如《无弦琴》《铁粒艺术》等展品,通过辅导员们精彩的互动和解说,让观众们感受科技馆展厅中的机械律动像少数民族服饰的渐变图案一样优美,小小的铁粒伴随着耳熟能详的民族歌曲《大地飞歌》有节奏的跳舞,跟着悬浮的大绣球走进磁悬浮技术的广泛应用,领略绣球的美好寓意。(郭飞玉 张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