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我在南疆护界碑⑥|一路向云端

新闻眼广西地处祖国“南大门”,在漫长的边境线上,矗立着一座座庄严而神圣的界碑。每一座界碑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近日,广西云-广西日报组织报道团队,探访8个边境县(市、区)有代表性的界碑,采写警民、干群巡边护碑的感人故事,报道兴边富民的喜人成果,展示广西筑牢南疆安全屏障的使命担当。
7月10日起,广西日报及广西云陆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垂注。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张冠年 李贤 周如雨

公母山上险峻陡峭的盘山巡逻路。记者 徐天保 摄

公母山上浓雾弥漫,爱店边境派出所民警和护边员仔细检查拦阻设施。记者 徐天保 摄

爱店边境派出所民警和护边员披着浓雾,踏查到了海拔1300多米的公母山顶。记者 徐天保 摄

爱店边境派出所民警和护边员为海拔1300多米的公母山云端界碑描红。记者 徐天保 摄

爱店边境派出所民警和护边员在海拔1300多米的公母山顶眺望大好河山。记者 徐天保 摄

位于宁明县的中越界山——公母山连绵起伏,山顶耸入云霄。1215号界碑,隐在云雾里。

“同志们,跟我走!”7月12日,宁明边境管理大队爱店边境派出所教导员胡杰一声令下,大家登车奔向“云端”。

绕村庄、穿丛林、过悬崖……坐在车里,记者身体东摇西晃,眩晕如潮水般袭来。

“现在的巡边路算是不错了。”护边员黎光明说,以前车巡道是砂石路面,陡滑难行,通往山顶界碑还要走一段步巡路,荆棘密布,“巡一次界碑,来回要8个小时呢!”

2022年10月,宁明县对公母山车巡道硬化整修。次年6月,一条崭新的水泥路盘旋于大山之上。

行驶近1个小时,在海拔约1200米处,汽车停了下来。“这是车巡能到达的最高处了。”胡杰让大家缓口气,余路改步巡。

下车时,晴空万里,骄阳似火。沿着巡逻步道继续走没多久,气温骤降,一阵阵雾气扑面而来,越聚越浓,将大山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大家如同漫步云端。

“山顶天气瞬息万变。”胡杰告诉记者,由于雾锁山头,他在爱店工作一年,踏查1215号界碑20多次,都没有看清公母山全貌。

说话间,这座位于海拔1300多米处的“云端”界碑,到了。

护碑,描红,向界碑敬礼……过程短暂,仪式庄严。

其间,云雾忽而消散,忽而滚滚而来;忽而烈日当空,忽而暴雨倾盆;忽而气温飙升,忽而急剧下降……短短4分钟左右,大家在山顶就遭遇3场阵雨。

记者感到难以适应。民警与护边员却轻描淡写地说:“习惯了。”

返程,重复无数个弯道,接连不断下坡,前导车刹车发出刺耳的声音。

“来回共2个小时!”回到爱店镇,胡杰看了看手机,比通水泥路之前要节省6个小时。

巡逻路变迁是边境基础设施改善的一个缩影。宁明县国防动员办公室主任李银英介绍,该县边境线长212公里,共有187块界碑。这几年,宁明持续改善巡边条件,设施应建尽建,已基本实现全线闭合封控。

凝聚合力,守边固边。

公母山下的爱店镇,打造一村屯一支联防联控队伍,不断壮大护边力量。今年2月,该镇获全国首批“平安边境模范乡镇”荣誉称号。

在桐棉镇板烂村,“军民团结如一人”“爱我人民爱我军”等标语随处可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卢海轻轻抚摸“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牌匾,十分自豪: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村先后有352名适龄青年参军入伍,81名女青年成为军嫂,驻军众多现役和退役官兵成为“荣誉村民”。

党、政、军、警、民齐戍边。他们挺拔的身姿,筑起南疆国门边境线的“钢铁屏障”。

拍摄:徐天保 剪辑:曾国智

报纸版面截图。

我在南疆护界碑①丨588号界碑在哪里

我在南疆护界碑②丨这双巡边鞋,“增高”又“增重”

我在南疆护界碑③丨德天瀑布景区的新“网红”

我在南疆护界碑④|大青山上的“摇滚青年”

我在南疆护界碑⑤丨“木兰”守边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