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闪和他养殖的贵妃鸡。广西新闻网记者 伍永志摄 2009年年底,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罗马村的李正存和李光闪父子,率先引进养殖贵妃鸡。由于效益建好,由1户养殖从而陆续带动4户、8户、19户、65户进行养殖,并成立了贵妃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年销售的贵妃鸡达40余万只,净赚70余万元。
广西新闻网资源讯 2月17日,正月初八,正是开年上班第二天,资源县行政服务中心广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一台别具风味的文化大戏正在这里上演。
广西新闻网记者 莫 迪通讯员 陆华勇 铿锵的锣鼓敲起来,婉转的民歌唱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从2月10日至24日(大年初一至十五),在崇左火车站广场,崇左市江州区广场文艺节目天天精彩上演。该城区15支村级文艺队轮番亮相,给市民群众带来欢声笑语。
【编者按】一年又一年。对于在外打拼、漂泊的游子来说,家乡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家乡在哪里,亲人在哪里,春节就在哪里。本报记者来自八桂大地,五湖四海。春节,就像一声回乡的总号角,让他们匆匆合上手中的采访本,关掉办公桌上的电脑,打点行囊,踏上回乡的征途,投入家乡的怀抱。
广西新闻网见习记者 蔡俊聪 编者按: 这些年,广西的变化太大了,广西的变化太多了,而广西各个小地方的变化,既有共性,又有其特点。本报自今日起,推出一组“记者回乡看变化”的文章,通过记者返乡过年的见闻,来展示时代大潮中朵朵小浪花。
广西新闻网记者 韦鹏雁 通讯员 韦克俭 潘丹艳 要致富,先修路,扶贫攻坚更应如此。 春节前,记者在南丹县采访时看到,该县开展干部“走基层”式的“体验村屯道路、谋划交通发展”活动,力破交通瓶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广西新闻网记者 张冠年 2月9日,除夕。在张贴着红字、挂满灯笼的钦州市福利院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传来了浓浓的年味。
广西新闻网记者 文彩云 2月9日正值农历除夕,居住在南宁市富宁新兴苑的赵长强一家四口开心地享用年饭。赵长强原是邕江的水上人家,南宁市去年积极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开发后,整治段内的水上人家得以“洗脚上岸”。上岸后他们可以像南宁市民一样,过上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日子。记者 梁凯昌 摄
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兴忠 通讯员 陈义才 贴对联、杀鸡、扎粽子,东兴市东兴镇花溪社区十组的黄理发除夕这天显得分外忙,10岁的孙女黄冠蓉也跟身前后“打下手”。
广西新闻网记者 李旭东 通讯员 李燕玲 姚森友 冬阳煦暖,田野里一片葱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香。田间地头,村边路旁,村民们拔葱择叶,洗泥加冰打包,然后装车发货,一派繁忙。
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杨春欢 曾令瑶 记者 王文英 张新华,51岁,柳州火车站上水工,从事上水工作20多年。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李付成摄
在南宁国营武鸣华侨农场武冒分场三队租出去的土地上,承包商种植的香蕉。广西新闻网记者 伍永志摄
南宁市西乡塘客运站多种售票途径缓解售票窗压力。 广西新闻网记者 苏琳 摄 工作人员正在指导旅客使用自动售票机。 广西新闻网记者 苏琳 摄
刮风下雨天气,周凤莲已不用再担心没有生意,也不用担心在摊位工作时风吹雨淋。因为邕宁区残联为她修建了一个避风场所,并协助她将一些缝纫机搬进了进去。
在煮洗间,高巍每天都要给50余对列车轮对的轴箱洗上一个“热水澡”,再做个全身“按摩”。
今年25岁的唐晓勤是南宁铁路的资深志愿者,因为其具备“232个小站站名脱口而出,百余趟列车时刻表倒背如流,怎样的乘车线路最方便、最省钱即问即答”的“绝活”而爆红网络。
蛇年春节期间,南宁市民可有好戏看了:广西戏剧院将在今年倾力推出“新春演出周”活动。近年来新创作的一批经典优秀作品将在2月12日至16日每晚8时,在广西戏剧院桂戏坊轮番上演,让观众在过大年中,感受到经典戏剧带来的独有魅力。
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曾令瑶 记者 王文英 文、图 1米工作台、1台电脑、1部电话,这是她们的舞台。12个小时,300多通咨询电话,这是她们每天不断重复的工作程序。她们,就是南宁铁路局12306客户服务中心话务员。春运期间,12306客服电话量都会比平时多出几倍甚至十几倍,这对黄丹和同事们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为了不断提高回复效率,黄丹和同事们每天都会对旅客来电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和分析,及时优化答复内容,力求回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