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河池金城江:轨道上“走”出来的解放路

广西新闻网记者 潘登 实习生 覃艳艳

“以前,这一片是茅草屋和臭水沟,整个就是乱和臭。”7月19日,在一棵大树脚下,河池市金城江区解放西路82岁的居民潘镇英老人手持扇子比划着告诉记者。

数十年的时间,金城江解放路由一个不起眼的小荒地,一跃成为金城江乃至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必经之路和货物流通集散地。翻开历史,解放路的发展浓缩了金城江历数十载的发展史。

“山里人”因铁路走了出来 

“1954年,我家买下一间茅草屋,后来靠做些小生意养家,日子过得相当艰苦。”从小被迫从商的潘镇英告诉记者,解放初期,金城江只有一条解放街,但范围很小,周围是一片甘蔗地和红薯地,道路上生活污水横流,街道邋遢得不成样子。

尽管上世纪50年代,各地经济已慢慢发展,但金城江的变化依然不大。由于地理环境恶劣,交通很不方便,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金城江人出趟远门要走很远的路,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

上世纪60年代,金城江因为有了火车站,商贾人士剧增,房屋也拔地而起,旧时的茅草屋、臭水沟变换了新面貌。潘镇英家的房子也由茅草屋变成了泥瓦房。她笑着对记者说:“现在路宽了,房子高了,与以前比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火车轮子‘推’出来的。”

火车“拉”出来的解放路

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加大对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自1969年金城江火车站建成开通后,金城江便成了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必经之路和货物流通集散地。

摊开金城江地理分布图,可以看到,解放路是城区境内南北的交通“黄金链”。来到解放路,记者看到,从金城江火车站至解放西路尽头,沿路街道两旁都是经营矿物机械、金属设备等的店铺。因为火车站货场就在此,解放路也因此成为货物装卸散集地。

记者发现,解放东、西路依托铁轨延伸,长达1000多米,北面居民房与火车轨道只有一墙之隔,故当地老百姓将其笑称为“火车拉来的解放路”。

“铁轨上的老板”纷至沓来

金城江因为有了便捷的铁路,慕名而来的人也越来越多,河池市民开始大批“引进”外地货物并推出本土物产,河池商货开始由火车站发往全国各地。

“人们都把我们叫做‘铁轨上的老板’。”在解放路上,一家经营器材公司店铺的老板对记者说。他告诉记者,自金城江火车站开通后,解放路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货运物流向周边辐射,外来经商人口增多,商业气息浓厚,上世纪90年代初便形成了解放西路的经济带,由于此地老板多为外来商人,故被称为“铁轨上的老板”。

便捷交通对市场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解放路见证了这作用下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因此成为了这座城市的门面,成了市民集休闲、购物、娱乐、饮食的好去处。

今年1月,西南最重要的出海通道,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广西段建成通车,黔桂铁路道贯通金城江全境,这让更多金城江人对未来浮想联翩。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金城江解放路的未来将会变得更繁华、更现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