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北海“地标”:解放路见证近60年变迁

广西新闻网记者 陈喜宁

解放后,广西北海市的版图上增添了一条解放路,百货大楼、人民剧场、电影院,以前在人们心目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地标”都在这一条原本不足200米长的道路上,在近60年来,它经历了成长、繁华的过程,也见证了北海市城市的发展。

渔村姑娘见证解放路诞生

“还没有修路前我就住在这里了。”居住在北海市解放里下村的邓文珍,现年已87岁,她的大半辈子就在解放路上度过,可以说是解放路的一本“活历史”。

50多年前,在北海市正式修通解放路之前,它还只是一条不知名的乡村小道。而怀揣着过好日子愿望的邓文珍,走出在涠洲岛小渔村里的家乡,来到北海做了一名织布女工,恰好就来到了现在解放路的所在地,她那时并不知道门外的那条乡村小道会变成宽阔的马路。

邓文珍和同伴们原先在一家农户的房子里租住,政府开通解放路时,把原来的乡村小道大大拓宽,虽然邓文珍租住的房子在道路拓宽的过程中没有被拆掉,但是一下子变成了马路边的房子。

“原来的旧土房‘跑到’了马路边上,从外面走过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在里面做什么。”邓文珍笑着说道,“那时觉得很害羞,不敢再住下去了,正好政府在解放路支路里面起了几套安居房,便有幸搬进来安居了。”

解放路的修建,使邓文珍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善。而她原先租住的房子,在现在的解放路上还能够看到,就是位于解放里下村出口的几间破旧的平房,现在有人在那里卖饮料和零食等杂货。

从前土著居民不爱吃海鲜

北海市解放路的老街坊都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解放路最繁华最热闹的时期。当时解放路繁华热闹,因为道路边上有很多卖食品、杂货的国营商店,其中包括百货大楼。

位于解放路1号的百货大楼,曾经是北海人的购物天堂,当时百货大楼售卖的货品是最齐全、最受百姓欢迎的,还有一些本地女孩以能够在百货大楼置备嫁妆为骄傲。“那时候百货大楼的布匹很畅销,尤其是过年过节时,大家都想买一块好布添置新衣裳。”北海市新中路居委会的祝有强告诉记者,他在北海市待了数十年,解放路就在居委会的管辖范围内。

尽管现在海鲜是北海市吸引游客的招牌产品,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北海人还不怎么“买海鲜的账”。“以前没有‘海鲜’这一概念,一般北海人只知道水产品。”祝有强说,普通市民都不爱吃海鲜,大家争着抢着买的是鸡鸭肉类。当时解放路上卖副食品的国营商店里,也不专门售卖海鲜,还是家养的牲畜肉禽类卖得比较火。“在过节时候,大家都排队到解放路的食品商店去买月饼之类的糕点,一筐筐的海鲜产品摆在街边,腐烂发臭了也卖不完。” 

时代不同角色发生变化

曾经红红火火的解放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便风光不再,曾经是购物天堂的百货大楼,如今显得有些冷清。记者在现场走访时看到,北海市百货大楼的外表仍是旧时的砖墙面,虽然换上了铝合金门窗,内部已然灰暗破旧,如今只拿来做平价家具卖场。

“解放路上的旅店生意曾经红火。”老居民邓文珍回忆道,当时在解放路上有许多响当当的旅社,不过在北海开始发展旅游业后,游客都喜欢到邻近海边的新式大酒店,原有的旧旅店生意自然就没那么好了。

“现在游客比较喜欢去的是珠海老街,那里的酒吧、咖啡馆和烧烤店比较多,离海边也更近一点。”新中路居委会的祝有强说道,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如今解放路的人气大大不如以前,现在在这条街上走动的也大都是原来的街坊。在物质缺乏的年代,作为消费中心的解放路,角色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