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潘登 实习生 覃艳艳 文/图
上个世纪末,香港电影《东成西就》曾经风靡一时。
殊不知,在玉林市,“东成”与“西就”则意味着两个骨肉相连的社区,而他们因共同执掌玉林“解放路”而倍加出名。
今天,当人们漫步在这条路上,依旧可以体味到玉林古城的文化韵味,感受到岭南都会浓浓的商业气息。而这样一条以“吃”和“穿”闻名的街道,每天承载了进进出出的玉林人和外地宾客,见证了城市的茁壮成长。
【文化商旅 岁月留痕】
“在我的记忆中,解放路一直都是那么热闹。”玉林市玉州区玉城街道东成社区居委会主任王雪梅说,“解放路是玉林市的市场、购物等商业中心地带,吃、穿、用、娱乐一应俱全,服装、百货、鞋业经营种类繁多。”据王雪梅介绍,自解放路进行立面改造后,两旁是紧挨的商铺,东头的南城百货、国际购物中心等大型商场以及西头的美食街,使解放路商业气息更为浓厚。
过去在广西,人们常说“北看桂林,南看玉林”。随着玉林现代都市味越来越浓,解放路如今车水马龙,商贸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据了解,上个世纪中叶解放路就已经承载了玉林市区的经济脉搏,如今白昼路上行人如织,成为该市闹市中心,使得解放路寸土寸金。
【骑楼建筑 城市记忆】
“在解放路上,有好几间骑楼没有经过后期修补,完全保存骑楼的原始风貌特征。”东成社区退休老人周月光告诉记者,玉林骑楼建筑符合了岭南日照时数高、湿热又多风雨等地理环境,给人们舒适的居住环境。
骑楼作为岭南文化的象征,在灿烂的玉林文化长廊里,它永远是一棵摇曳多姿的奇葩。走在玉林解放路上,“骑楼街”的大气与朴实,不仅唤起人们对这座古老城市的模糊记忆,也是玉林古典民居的代表,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8月27日,记者来到玉林城区,沿着解放路一路走去看到,两边几乎都是乳白色色调的骑楼建筑,木质的窗子,各式各样的顶饰、花窗、柱头等,再加上中国传统风格的浮雕,尖尖的屋角斑驳的彩绘,显得既古典又现代。
而1楼几乎都是商铺,使临街界面的下层局部架空,形成柱廊式人行道,看上去像是楼房“骑”在人行道上。据当地人介绍,玉林骑楼街形成于上世纪30年代,几经沧桑,略显陈旧,于2004年8月进行大补修,集古典与洋味于一身。
扮相好自然卖相就好。改造后的解放路不断有商家进驻,成为了今天玉林市成衣步行街。每当夜幕降临,这条街满是成衣摊,俨然一个成衣博览会。
【美食荟萃 满街飘香】
谈到玉林,就不能忘了玉林美食,而“玉林牛巴”早已名声在外。在玉林解放路西面尽头与大北路美食街相接处,自古被称为“西街口”,这是“玉林牛巴”的天下,10多家响当当的牛巴店就在西街口并排开着。
“西街口是玉林最为繁华的黄金地带,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找玉林牛巴到西街口就对了。”已经有百年历史的“玉林牛巴大王”吴常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业初对记者说,早在100多年前,众多广东粤剧名家到玉林演出,他祖辈就自创研制牛巴作为招待来客的美食,后来在西街口摆了玉林唯一一家露天牛巴摊。“在上个世纪80年代,‘玉林牛巴’已经受到中国各地乃至国外人的欢迎,我们百年历史的牛巴带动了玉林的‘牛巴队伍’。”吴业初笑着对记者说。
据了解,解放路西街口一直以来都是熟食、蔬菜等商品的聚集地,人流量大。而记者在此看到,吴常昌牛巴、牛大叔牛巴、黎伍福牛巴、吴氏二记牛巴、文十六牛巴等众多牛巴品牌云集于此,难怪人们说“找牛巴到西街口就对了”!
玉林美食在解放路呈“哑铃式”依存,东西两头成为地方美食的聚集地。在解放路东面“夜宵摊”,每逢夜幕降临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在玉林小吃花样百出,味道独特,街头巷尾的盐焗、卤水鸡鸭头脚、翅膀,大排档里的牛杂、猪杂、鱼料等等,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抒写了玉林饮食文化意象。
现在的玉林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在迅速发展,解放路见证了玉林旧貌换新颜,飞速发展的历史,在不断蜕变中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繁华的玉林市解放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