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国务院关于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

(三)广西加快发展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促进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扶贫开发、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改革开放,是广西在新时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按照总体要求中确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广西在这些领域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必须逐一落实。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水、土、热资源配合较好的地区之一,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基础与巨大潜力。但广西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粮食自给平衡压力大、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意见》明确提出广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加强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自给率;巩固和提高优势农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积极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基层服务。国家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体制创新等方面加大对广西的支持力度。

——坚持工业化主导方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化程度低,是长期以来制约广西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急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而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资源耗费大,集约化、信息化进展缓慢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广西的工业化进程。据调查,目前广西的资源型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进入全国500强的工业企业仅有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仅有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仅占全国的1.2%,全区研发投入只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4%;全区37个重点监测的工业园区的总产值只相当于天津经开区的44.6%,平均产出率只相当于广州开发区的1/4。针对这一情况,《意见》强调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推进行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完善公共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创新运营管理体制,搭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国家在重大项目布局、专项资金安排、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工业用地、创新能力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服务业发展缓慢,总体实力不强,结构层次低,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与广西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不相适应。2008年,广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7.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人均服务业增加值5304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5%;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仅有120多家;2007年广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之和占第三产业的比重42.9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23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14.16%,低于全国4.45个百分点。通信、金融、科技、商务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会展等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为促进广西服务业发展,《意见》提出要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会展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抓紧建设专业物流体系,构建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办好综合性、专业性展会,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旅游休闲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养老保健、文化娱乐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业。从土地、金融、价格和人才培训等方面支持服务业发展,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跨越发展的支撑能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长期以来严重制约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也阻碍了广西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的步伐。交通方面,沿海港口大型专业化泊位数量少,深水泊位占总泊位数比重仅20%,公用码头能力明显不足;内河四级及以上航道通航里程比重仅占14%,部分枢纽船闸通过能力接近饱和;公路密度在全国排第23位,等外路和四级路比重占82%,还有近1500个建制村不通公路;铁路通道少且等级低,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居全国第24位;航空运输服务覆盖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机场航站区设计能力已经饱和,飞行区保障能力不足。能源方面,缺煤少油无气,供给能力不足,电源布局结构不合理,供电安全和可靠性差,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水利方面,防洪保障能力薄弱,饮水不安全人口多分布广,水库安全存在隐患,农业灌排设施老化失修,水土流失严重。信息化方面,通信网络覆盖范围不足,互联互通程度低,缺乏信息交流的技术平台和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增强广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支撑能力,《意见》对加强广西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工作重点是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筑安全可靠的能源体系,建设防洪防潮减灾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水生态保护体系,完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城镇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城镇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广西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目前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8个,占全区行政区划县(区)的比重达25.7%,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1个,贫困人口总数达234万。广西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大石山区、边境地区和水库库区,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现象点多面广、类型复杂。创新扶贫方式,加强扶贫开发,尽快消除贫困现象,不仅对于加快广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对于做好全国的扶贫工作也具有特殊的示范意义。《意见》从实际情况出发,分类提出了广西扶贫工作的目标、重点和措施,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教育扶贫试点,加快劳动力跨区域就业转移,实施生态移民,改善大石山区教育、医疗、文化基本公共服务;改善边境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品生产和边境贸易,对承担守边任务的边民给予一定补助,推进边境地区加快发展;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解决库区移民长远生计问题,探索教育移民新模式,支持资源枯竭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切实改善库区矿区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广西山清水秀,物种丰富,环境优美,具备建成我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基础和条件,但也存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环境脆弱,相关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隐患。为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子,《意见》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对广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要求,指出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完善的生态安全格局;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清洁生产,加快重点领域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提高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广西社会事业发展历史欠账较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全国平均的差距较大,不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民生的保障与改善。目前,广西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和9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普遍在9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3.4%靠租房运营、72.6%达不到国家最低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每百万人口公共文化设施数仅为全国平均的83%,居全国第26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译制制作播出基本是空白;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居全国后列。为尽快改变这一状况,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意见》提出要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广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事业建设的重点,要求着力缩小与全国教育平均水平的差距;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优生优育;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和传承,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加强防灾救灾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增强发展活力动力。进一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全面、深入参与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是广西在新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和机遇、希望所在。《意见》在提出将坚持改革开放、创新机制作为广西加快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广西在这方面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强调要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建立完善市场体系;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支持优势产品扩大出口,扩大重点领域利用外资规模,支持企业在国外建立资源开发和农产品加工基地,推进贸易、投资和跨境运输、口岸通关便利化;积极参与多区域合作,搭建合作平台,完善合作机制,加快实施重点合作项目。国家将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广西的改革开放合作给予大力支持。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