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重水电轻航运的尴尬
既然水路运输有优势,那么,为何不早点启动和加大使用内河航运呢?
“尽管有6000公里航道,但由于受到航道等级、助航实施、港口码头布局以及设施配套、水电枢纽等影响,目前通航效应与可利用水平还有一定距离。”申春生称,广西目前内河港口有116个,数量虽然多,但规模小、设施陈旧、效率不高,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码头多是1000吨级以下的泊位,还有很多非标准泊位,码头配套设施以及装卸工艺比较落后;内河航道除了贵港—梧州段为二级航道外,其他均为三级以下航道,其中四级航道占了多数。
专家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综合利用西江水系的发展理念方面存在偏差,长期以来因为重陆轻水,重发电轻航运,在规划和建设一些大型水电枢纽时,没有综合考虑同时提高航运的能力,如建设龙滩水电站和百色水电站时,没有同步建设过船设施,虽然大坝上游的水位提高了,发挥了发电和上游航运的能力,但是却造成了下游的断行;其次是,缺少统筹也影响黄金水道的发展和扩能,在一些地方招商时,为了稳住投资企业,在建码头时,迎合业主减少建设成本的需求,放宽建设标准,将码头延伸出深水河段或者建设在河道转弯处,从而占用了航道;而规划滞后也影响水道的综合利用,如一批船闸、升船机的传播通过能力低,涉及能力仅能通航250吨的船舶。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