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恭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城乡交流互动实现精神文明共享。恭城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的进程中,有效整合资源,着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的精神家园和乐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城乡共建、良性互动的大好局面。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县9个乡镇建起了综合文化站,都配有电脑、投影仪等专项设备;“农家书屋”覆盖全县90个行政村,20多万农民享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富起来的农民,对文化活动和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起来超高,村级篮球队、舞狮队、文艺队等业余文体队伍如雨后春笋,村级活动日益丰富多彩。目前,全县的民间舞狮队达到了80多支,民间文艺队40多个,民间节庆、农闲时节,这些民间文艺队活跃在各个村屯。依托广场文艺演出这一载体,恭城县群众性业余文化团体常年活跃在县中心广场及开展文艺下乡活动。2002年至今,广场文艺共演出191场,观看群众24万人次,这一活动的持续开展,不同程度地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推动了城乡文化的普及,恭城镇的社区文艺队、嘉会乡嘉会街文艺队在全县已是家喻户晓。恭城县还着力挖掘、扶持民族特色舞蹈,瑶族长鼓舞、师公舞、打锣挖地歌等民族歌舞异常活跃,芦笙挞鼓舞已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恭城县还在创建文明卫生村过程注重培养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每年按50个村的规模推进文明卫生村建设,资金上县财给予每个村1万元物资扶持。在创建过程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启了农村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大门,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如今,恭城县已建好的332个文明卫生村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打牌、赌博等不良陋习在这些村难觅踪迹。黄竹岗村昔日是有名的“上访村”,近年来,借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移民培训基地”的契机,加强各种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昔日“上访村”成了全县的首富村、全区移民的“导师村”,村民的精神面貌在全县更是屈指可数。随着广西万村农民篮球大赛活动的开展,农民朋友对体育健身的意识增强了,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恭城县加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投入,仅2008年至2009年,就新建村级篮球场33个。如北溪村,除在重大节日组织篮球赛外,还做到平常运动不间断,每天清晨和晚上,篮球场上都有村民锻炼的身影。篮球运动促进了村民们的身心健康,陶冶了情操,促进了良好村风的形成,还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悄然变化,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恭城县还通过开展“五好文明户”评选活动,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广大农民树立环境意识、发展意识、创业意识、守法意识和奉献精神,为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精神动力,推动农村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