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十一五"环保工作亮点扫描:优美生态日新月异

八桂大地山青水秀 优美生态日新月异

——我区“十一五”环保工作亮点扫描

  李群 廖居卫 何培谊 梁雅丽

  题记

  2010年春节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西视察工作、慰问各族群众时欣然赋联:山青水秀生态美(上联),人杰地灵气象新(下联),日新月异(横批)。温总理赞美广西为“山青水秀生态美”,内涵广泛,意义深远。这既是对广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高度肯定,又是对未来广西发展的殷切期望。


  让我们来看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2007年,我区城镇污水处理率仅有11.78%,到了2010年达到60.6%,两年多时间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量与质的飞跃,成为全国第9个、西部第2个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省份;强力推进制糖业污染治理,全区97家制糖企业全部建成废水末端生化处理设施并投入运行,全行业实现治污达标;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城市比例从2006年的78.6%上升到2010年的92.9%;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由2006年的86.2%提高到2010年的96.9%;在珠江水系中,广西境内的西江水系全都是优良水质,既好于下游的广东,又好于上游的云贵;桂林、北海、南宁、柳州等4个环保重点城市在环境质量考核中位居全国前列;全区现有森林面积1.88亿亩,森林覆盖率58%,居全国第四位;有红树林面积12.56万亩,居全国第二位;我区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物种总数仅次于云南省和原四川省(含重庆市)。

  ……

  一个个喜人的成绩不断刷新着我区环保工作的新纪录。

  近年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中央领导人到广西视察工作的时候,都对广西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给予高度评价。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反复强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环境,是竞争力,是重要的生产力。比高楼大厦,广西比不过发达地区,但是如果比森林覆盖率、比空气质量、比水的质量,广西就很有优势。广西一定要保持和发展“山青水秀生态美”的良好局面,不管经济如何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都要摆在首要的位置,我们一定要打出广西生态文明的品牌!

  一、大思路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重要的生产力

  “十一五”是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发展、大投入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严峻挑战。我区“八山一水一分田”,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大部分的经济总量和人口都集聚在一定的区域内,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我区地处江河上游和边境海疆,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关系自身发展,也关系到下游地区和周边国家发展和稳定。

  2006年,基于对广西区情的深刻认识,自治区党委提出了建设生态广西的重大决策,要求各级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生态广西建设,力争经过较长时期的努力,使全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资源合理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努力造就既有较发达生产力,又保持碧海蓝天、山川秀美的生态省区。

  2009年8月,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到自治区环保厅调研时强调,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是提升广西发展优势和竞争力的战略需要。当前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最好的时期,也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时期,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造就既有较强的经济发展能力,又能保住碧海蓝天、山青水秀的生态广西,使广西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促进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

  2010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了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结合广西实际,提出了“生态立区,绿色发展”战略思路,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

  从推进生态广西建设,上升到把广西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发展理念的意义更深远、覆盖面更广、要求更高。

  亮点1 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的新政绩观逐步树立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起“经济发展是政绩,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是长远政绩”的新政绩观。

  南宁市独辟蹊径,做好水的文章、写好绿的诗篇,以建设生态南宁和现代化宜居城市为主线,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继2007年获联合国人居奖之后,2009年又获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奖。

  钦州市因地制宜,提出了“大工业与海豚共存”的发展理念。在钦州经济一路飘红的同时,3000多亩红树林已划入红树林保护区,得到就地保护。在三娘湾海域里,中华白海豚家族兴旺,6年中新增了12名成员。在湛蓝海水中逐浪嬉游的白海豚,在沿海滩涂上随风摇曳的红树林,印证了钦州的发展理念。

  工业重镇柳州市不甘示弱,主打生态牌,坚持做好工业重镇、山水城市的文章,走出一条工业强、山水美、环境好的良性和谐发展之路,当前环境质量状况达到20年来最好水平,让穿城而过的百里柳江水实现“进城清出城也清”。

  亮点2 环境保护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积极作用

  “十一五”期间,一批批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将广西变成了投资的热土。项目要合法开工,必须要过环评审批关。项目环评审批速度的快慢无疑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快慢。发展的机遇稍纵即逝,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我们要严格把关,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如何快捷地完成审批,需要我们在非常之年有非常之为。我们承诺,绝不会在环评审批上拖发展的后腿。”自治区环保厅厅长梁斌掷地有声。

  全区环保部门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广西发展良好势头”,认真兑现环评“七项承诺”,加强对项目进行分类指导,采取提前介入、主动衔接等方法,加快项目环评审批速度,在严格监管、守住环保底线前提下,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十一五”以来,广西获国家环保部审批的重大项目54个,自治区环保审批的项目1723个,14个市2007年至2009年环保审批项目9616个。通过努力,自治区一批重大项目如云桂铁路、贵广铁路等17条铁路,岑溪至水汶、百色至靖西等33条重点公路,防城港核电、岩滩水电站二期、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等一大批工程已开工建设。防城港核电厂、钦州林浆纸一体化、钦州中石化千万吨炼油工程等重大项目先后落户北部湾,为当地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严控严批“两高一资”项目。从2010年5月5日起,全区不再受理审批“两高”项目;从9月1日起,自治区政府决定对河池、百色、贵港实行投资项目预“区域限批”,对来宾市实施“区域限批”。2009年,全区共对295项建设项目做出不予或暂缓审批决定。从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自治区层面对6个“两高”项目不予环评审批,总投资约18.7亿元。

  二、大措施

  环保组合拳让经济发展更绿色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二者要兼顾,要并重,要互补,要共赢!”全区上下形成共识,在经济建设中打出环保组合拳,更加注重做好规划环评,更加注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污染减排、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工作。

  亮点3 经济建设注重规划环评

  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实施后,广西各级各部门积极推进规划环评工作,组织开展了广西高速公路网、港口、钢铁、铝工业、非粮燃料乙醇、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等专项规划环评和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园区)的规划环评工作。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沿海石化中长期发展规划、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4个规划被列为规划环评试点并通过了技术审查,全区6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有5个已编制了区域或规划环评文件;23个自治区级开发区均编制了区域或规划环评文件并通过审查。“十一五” 未,全区共有50多个工业集中区完成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和审查工作。

  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表示绝对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区的发展,要千方百计把经济区建设成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的“绿色经济区”。为了从整体上保护北部湾经济区环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4.25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区划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3类地区,其中1/3的区域将建生态屏障。这道宽阔而坚实的生态屏障包括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恢复区,六万山水源涵养重要区、十万大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等生态功能保护区。

  在发展过程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个城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规划环评条例,将规划环评作为受理审批项目环评的前提,以规划环评优化产业布局。

  亮点4 经济建设注重发挥绿色信贷的调控作用

  五年来,我区各金融机构重视环境保护,强化绿色信贷,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加大对节能减排、环保产业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

  在落实企业绿色信贷上,环保与金融的协商机制已经形成,银行在企业信贷上将充分考虑环保问题,使企业更加注重自身的环保信用。2010年,自治区环保厅向金融机构传送的企业环境信息同比增加48.12%。其中,企业环境违法信息136条,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信息1073条,企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信息396条。2010年,我区节能环保领域信贷稳步增长,各金融机构对节能环保领域贷款同比增长14.61%,贷款投向主要支持城市污水及垃圾处理、再生资源等节能减排项目。与此同时,“两高”行业贷款余额占比减少。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