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资源县委组织部干部王辉做好小事 甘当基石擎伟业

  他有基石的沉稳,负重担当,用行动铭记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容易的事情件件做好就是不容易。”回忆起王辉生前的一言一行,这句朴实的话,在同事中引起强烈共鸣。

  “我们要集体上访!”

  2008年,资源县林业局改制,10多名党员“下岗”。他们不服,找到王辉,把申诉材料狠狠往桌上一拍,气话冲他而来。

  “息怒,息怒……”王辉赶紧起身,招呼大家落座。

  “集体上访是非常严肃的事,别冲动。”王辉耐心地说,“有什么困难,咱坐下来慢慢协商解决。”

  “怎么个解决法!”

  “给我点时间,一定给你们满意的答复!”他果敢地说。

  随后20多天,不论白天黑夜,他上山下乡,走村串户,奔走于这些下岗党员家中,讲政策,说道理,和他们一起商量解决方案。

  了解到这些人的实际困难后,王辉向部领导建议:参照下岗职工安排公益性岗位的政策,适当为这些下岗党员安排公益性岗位,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

  通过部领导与县委、政府领导协调反映,大部分下岗职工党员已走上了县里安排的公益性岗位。

  “真诚,是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金钥匙。”王辉工作笔记中这句朴实的话,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80多岁的老人李叙旺,是出了名的老上访户。为了他的工龄问题,从资源到桂林,从南宁到北京,他长年奔波,从未放弃。

  资源县委组织部,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每周至少来上访两次。

  老人每次前来,王辉总是一脸微笑,搬来椅子请老人坐下,递过一杯热茶,听他唠叨,耐心解释县委、人事部门对他上访情况的答复。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同样的情节。

  王辉的耐心、细心和诚心,感动了老人,使他满身怒气而来、心平气和离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王辉说,基层工作十分具体复杂,基层有无限的责任。组工干部要以“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为标准,把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指标作为引领创先争优的重要指南,立足本职岗位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

  创先争优,是王辉工作的主旋律。

  2005年,他调入组织部工作后,加班数百次、写材料数千份,他从不因人手少而出差错,不因任务重而撂担子,一直默默用心去践行着组织工作“零差错”的最高准则。

  尽管身兼数职,工作千头万绪,但他把工作处理得有条有理。他跑遍了全县的乡镇村寨,大部分村支书认识他,他也随口就能喊出他们的名字。

  2008年冬,50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资源县,全县16万群众受灾,电力、通讯、道路、供水全部中断。王辉和同事在网吧里租用电脑,手脚长满冻疮,红肿溃烂。一个月上报了70多份各类材料,及时向上级报告了县里的灾情和基层党组织、党员抗灾救灾进展情况。

  去年底,全县换届工作开始。作为干部股长,分工派任务均是他安排,本可选择县城附近的乡镇,但他主动申请负责该县最偏远的河口瑶族乡和两水苗族乡的考核任务。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这就是王辉做人做事的风格。”同事李宁说,从1月17日至21日,王辉与考核组其他同志一道,连续5天冒着冰雪严寒到乡里考核干部。出发当天,因冰雪封山,汽车行至半路无法前行,王辉率考核组徒步十多公里山路,直到天黑才到达乡政府所在地。

  去世前一刻,王辉已为全县换届工作连续忙了近一个月,从准备材料到统筹安排,从开会布置到下乡考核,太多繁杂的工作,使他忘记自己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病。

  忘我的工作,忘我的奔忙,忘我的投入,忘我的奉献……而他心中铭记的,始终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