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基石的不朽,虽死犹生,以生命最后的燃烧诠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还有什么,比选择死亡的方式更能表达一个人对生命的态度?
王辉的选择是——“就是倒下了,也要倒在工作岗位上。”
260mmHg!
这是王辉生前血压的最高值。
一年前,王辉检查出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医生提醒他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妻子给他拿了药,放在衣袋里,经常叮嘱他按时服用。
但在繁忙的工作面前,他总会忘记。
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让我们看看王辉病发当日,那扣人心弦的“工作日程表”:
6∶00~9∶00,去桂林市开会;
12∶30~15∶30,在桂林市吃完午餐,开车返回资源;
15∶30~19∶00,在办公室整理全县换届干部资料,随后参加县组织部部务会;
19∶30~21∶30,撰写会议材料。因时间紧张,晚餐就在办公室吃泡面。
21∶30后,极度疲劳的王辉感觉头疼得厉害,便将没写完的材料拷到U盘中,带回家继续工作……
争分夺秒的忙碌,毫无停歇的间隙。
“即便是机器,也要休息啊!”妻子多年来的担心和“埋怨”,此刻依然在延续。
22∶30,赴桂林接儿子回家的妻子接到王辉的电话,说他正在赶写材料,要晚点才能睡,他嘱咐妻子在外小心,并代他向儿子问好。
妻子万万没有想到,这个通话,竟是丈夫的最后嘱咐。
1月26日凌晨4∶00,王辉的弟弟王斌接到他的电话,说他头疼得厉害,让王斌赶紧到家里接他去医院。
王斌赶到时,发现王辉靠墙坐在客厅的地上,已经不能站立。
王斌连忙背起哥哥,将他送到了资源县人民医院。
抢救!紧急抢救!
然而,尽管医院调齐最好的医生,采取最先进的医疗手段,也无法阻挡死神的脚步。
妻儿从桂林火速赶到王辉病床前时,他已经陷入深度昏迷中,再也听不到爱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儿子用手机播放爸爸喜欢听的音乐,也没能将他唤醒……
一家人的短暂相聚,竟是为了那最后的诀别。
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停止了呼吸。他就这样轻轻地走了,就像一块融入泥土的基石,悄然离去,毫无声息……
他的身后,母亲年事已高,身体不好,老人不停地擦拭着泪水,但怎么也拭不去悲伤。
他的身后,数百位生前好友、同事、父老乡亲远道赶来为他洒泪壮行,却怎么也走不出眷恋。
他怎么忍心,还有那么多的牵挂!
他怎么舍得,还有那么多的憧憬!
他太累了,他得好好歇一歇。
翻开他的工作笔记,扉页记录的歌曲——《温情永远》,令现场的每一个人不禁潸然泪下:
你太累了
也该歇歇了
不要总忘记了黑夜和白天
你太累了
也该歇歇了
还有爱在你身边……
一句话没有留下的王辉,留下了一道需要回答的问题:一个共产党人应该留下什么名声,应该留下什么样的背影,什么样的作为会让人在他的肉体消亡后还肃然起敬?又有什么样的精神能穿越变迁的时代,非但不朽,反而常青?
如今,王辉的遗像安放在家里。妻子每天下班回家,都会坐在遗像前,跟照片上的丈夫拉拉家常;儿子则不停地追问:“爸爸,您到哪去了?什么时候回来?”
……
如今,曾天天为工作奔忙,忘记白天黑夜,一家人平常难得一见的组工干部王辉,终于可以“歇”在家里,与妻儿做伴……
| 上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