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清晨6时,一批米粉刚刚从生产厂家送到南宁市麻村市场,就有市民前来选购。
广西新闻网记者 雷倩倩 贺建东
核心提示:南宁人每天吃的米粉如何生产出来?正规米粉厂生产流程已实现密封化,经检测未发现添加防腐剂、“吊白块”等任何添加剂,主要的质量问题在于消毒不完全,有可能出现细菌群落超标。市民吃粉两大注意:一是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米粉;二是尽量将粉烫熟再吃,可基本杀灭细菌
一碗冒着热气的米粉是不少广西人的早餐。在这碗米粉上桌前,它的生产过程的卫生情况如何呢?7月4日凌晨,记者跟随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执法人员,走进米粉生产厂家,一探究竟。
正规厂家实现“密封”生产
4日凌晨4时,南宁市园艺路106号的南宁市三润食品厂内,工人们正把刚包装好的鲜湿米粉装车。园艺路、北湖路这一带有八九家鲜湿米粉生产厂,每天晨光初露时,这里出厂的米粉就要送往南宁市各大农贸市场及餐饮店。
在南宁市,吃米粉是大多数市民的习惯。据统计,目前南宁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25家米粉生产企业,日产量已达30万公斤。其中最大的一家生产企业日产量达到8万公斤。市面上,从事米粉经营的餐饮单位有5600多家,平均每家每日出售米粉75~100公斤,90%的餐饮店使用的米粉都来自南宁市的生产厂家。
三润食品厂每天生产约6000公斤鲜湿米粉,属于南宁市米粉生产厂家中的中小型企业。记者在这些鲜湿米粉密封的外包装上看到,配料表一栏写着:水、大米、食用油。
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在生产过程中,食用油和大米的运送均通过管道。打开食用油仓库的大铁门,一眼即看见货架上整齐摆放的食用油,大门旁有两个密封储罐,罐底各有一根输油管,将油送到生产车间,整个存储仓库处于密封状态。存放着近30吨大米的仓库,为了防鼠、防虫,也没有设置窗户。为了防潮,这些来自湖南和南宁本地的大米,被放在距离地面40厘米高的地板上。该食品厂负责人黄志均告诉记者,为了避免污染,大米并非由工人送进生产车间,而是通过大米拆包间的“倒米口”送入。
据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食品科科长陈刚介绍,厂家存放的大米必须在3个月内用完,用于制作米粉的原料必须从有生产、销售资质的厂家购进,且米粉生产厂必须做好进货台账,同时向供货商索要相关票证。
|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页 |






